高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下册 / 古诗词诵读 / 客至 / 编号:22220011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客至》精品课件(共37张PPT)

日期:2025-01-22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杜甫,时期,诗人,人民,生活,诗歌
预览图 12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课件网) 客 至 杜甫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品味诗歌语言,反复诵读本诗,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理清诗歌的情感线索,领会诗歌的内容。 3.通过对诗句的鉴赏、写作方法的探究来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4.背诵课文,理解诗人在《客至》中表现出来的闲居生活之美以及对于友人来访的喜悦之情。 课堂导入 子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熟悉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我们感动于他忧国忧民、悲悯苍生的情怀,但是他的诗歌风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亦有清新喜悦之作。让我们一起走进《客至》,感受他待客的兴味和心境。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的浣花溪畔建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因为有友人的接济,杜甫一家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充满了生活乐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 上元二年春意盎然的一天,友人崔县令登门拜访,诗人喜出望外,于是写下了这首欢快明丽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诗《客至》。 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1)杜甫(712-770年),字(子美) ,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拾遗、杜工部。 (2) 因为杜甫的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所以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 (3)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与浪漫主义诗人诗仙李白齐名。 (4)杜甫的代表作“三吏”“三别”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5)诗作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 杜甫生平: 杜甫出生于官宦家庭,生长于唐朝由盛入衰的变化时代,一生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 35岁以前,是他读书(七岁吟诗,读书破万卷)和壮游时期(游吴越齐赵,结李白高适),即开元盛世时期,也是杜甫最快意的时期,诗作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望岳》) 第二时期: 35- 44岁 ,是他长安困守的十年,是他走向现实主义的时期,安史之乱酝酿时期。此十年,诗人 在长安求人援引做官,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是杜甫屈辱生活时期,后又参加考试,奸相李林甫作弊说"天下无贤才"无一人中考,杜甫十年不仕,也经常挨冻受饿,也使他深入人民生活,了解人民疾苦,看到了统治者的罪恶。这十年也成就了忧国忧民的诗人。(《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第三时期: 45-48岁 ,陷入贼手与为官时期,安史之乱时期。他和人民一起在长安逃难,感受国破家亡的痛苦。后逃出长安,投奔凤翔,跟着肃宗做谏官(左拾遗)。后因直言进谏屡屡遭贬,也获得了深入人民的机会。此时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也同时是卫国战 争,所以诗人同情人民 ,同时又勉励人民参战 ,诗作达到现实主义高峰。(《月夜》《春望》《哀江头》“三吏”“三别”) 第四时期:49-58岁,是杜甫漂泊西南时期(成都、湖北、湖南)。漂泊的这十年,他经常和人民往来,生活艰苦,经常挨饿,但始终关怀国家安危和人民痛苦,写诗一千多首,最后病亡在湘江上 。这一切决定了他成为现实主义诗人。(《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登岳阳楼》《蜀相》《客至》) 题目解说 作者在题后自注说:“喜崔明府相过。” 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 “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 “相”,偏指一方,“我”。 “过”,即探望、相访。 “相过”,即探望我。 “喜”表明喜悦之情。 此诗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六句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浑成,一线相接,把居处景、家常话、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