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家国情 目录 壹 解读课题,了解诗人 贰 诵读诗歌,知晓诗意 叁 对比阅读,感悟诗情 壹 解读课题 了解诗人 壹 解读诗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南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写诗人在秋天黎明时出门迎凉的感想。 壹 了解诗人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中兴四大家之一,毕生力主抗金,盼望收复失地。其诗、词、文均有成就,尤以诗作数量极丰,风格多样,各体兼备。 壹 创作背景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的秋天,当时陆游已经68岁了,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 贰 诵读诗歌 知晓诗意 贰 读好诗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南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rèn yuè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贰 读好诗歌 学习古诗的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 借助注释 借助插图 想象画面 默读这两首诗。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看注释,读完一句想想这句话的意思。读完一首,想想整首诗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边读边与同桌讨论。 学习单 贰 知晓诗意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借助注释和生活经验,理解诗意。 指黄河。“三万里”指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指华山。仞,古代长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 碰到天,形容极高。 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 贰 知晓诗意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借助注释和生活经验,理解诗意。 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 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 遗民百姓的泪水已经流尽,年复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前来收复失地。 贰 读一读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前两句要读得稳重有力,语速不要太快,读出中原山水的开阔、森严之感。后两句用沉痛的语气来读,“尽”和“又”稍稍加重语气,充分表达出诗中深沉的感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南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叁 对比阅读 感悟诗情 叁 对比阅读 再读两首古诗,找到两首诗歌里都出现的一个字。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南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rèn yuè 诗眼 叁 对比阅读 阅读古诗,对比“望”。 “望” 谁“望” “望”什么 为什么“望” “望”的时候的心情如何 《从军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叁 对比阅读 精读诗歌《从军行》,理解“遥望”。 (1)是谁在遥望呢? 戍边战士。 (2)“望”到了什么? 青海、雪山、玉门关。 叁 对比阅读 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戊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自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三”。 征戍资料 叁 对比阅读 细读诗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感受“南望”。 由“望”字,你想到了什么词? “失望” “盼望” “绝望” “希望” “期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