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 / 人美版(常锐伦、欧京海)(2024) / 八年级下册 / 4.单色版画 / 编号:22259509

人美版(常锐伦、欧京海)八年级下册4. 单色版画 教学设计(表格式)+课件(共14张PPT)

日期:2025-02-07 科目:初中美术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版画,画的,木刻,发展,过程,黑白
预览图 0
(课件网) 单色版画 义务教育人民美术-出卷网- 八年级下册 第四课 木刻版画 ———时代刻痕 上世纪30年代初,由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开始兴起,无论从艺术形式,还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黑白木刻版画都在抗日战争时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认识单色版画 间接型的绘画方式 通过制版与印刷来完成 具有复制性 1.版画的绘画方式是什么? 2.版画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 图中的版画用哪些材料制作出来的呢? 纸版画 丝网版画 吹塑版画 石版画 铜版画 二、版画发展过程 中国版画的起源,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以至隋朝说。现存我国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根据题记,作于公元868年。 《金刚经扉页图》中国唐代木刻佛经版画 二、版画发展过程 版画的起源 到了宋元时期,木刻版画开始以这些民间书籍的木刻插图的形式发展。 二、版画发展过程 宋《列女传》木刻插图 宋《列女传》木刻插图 二、版画发展过程 明清是版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民间年画的版画形式也兴起了。 清 《湖山胜概》木刻 清 《燃灯道人》木刻 赵公明 中国近现代的新兴版画的发展,并不是从中国古代版画自然延续下来,而是在当时救亡图存时代背景下兴起的。 新兴木刻版画的萌芽期以黑白木刻为主,风格受西方现实主义的影响,画面紧张感十足。作品内容多与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反应了强烈的民族精神。 革命时期 二、版画发展过程 李桦《鲁迅1931年在木刻讲习会》木刻版画 1956年 小组讨论: 欣赏这幅版画,谈谈单色版画具有怎样的美感? 画面内容:在一截短木桩上,绑着一个仰面朝天的男子,他被蒙住双眼,鼻孔和嘴巴长得很大,舌尖抵在牙上,似乎在费劲地喘着粗气,他的身体虽然被绳索紧紧捆绑着,但是他仍旧奋力挣扎,拼尽全力想要抓起地上的尖刀。 《怒吼吧!中国》黑白木刻 李桦 1935年 三、欣赏版画 艺术特色:作品色彩黑白分明,刀法精简充满质感,人物形象夸张生动,仿佛能听放到被缚者撕裂地呐喊声。戏剧化的处理已经不是一种单纯视觉形式,而是对残酷现实的隐喻。 四、制作版画 以“平安喜乐”为主题在手提袋上设计一幅吹塑版单色版画 要求: 1.包含线条、几何图形 2.构图饱满 3.线条清晰 4.内容丰富 我们不仅了解了版画的特点,还见证了版画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无数先辈拿起手中的刻刀,将时代精神和自己的理想追求,通过版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我们,更应该以奋斗的姿态,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和国家,奉献自己的青春。单色版画 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美版八年级下册第四课《单色版画》,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美术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单色版画》是学生初识版画的第一课,通过对版画知识的了解,对版画制作的初步体验,激发学生对版画学习的兴趣。 学情分析 初中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绘画能力,本课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自行查阅资料,尝试体验版画,课上为学生提供学习视频,通过观察体验实践,增加直观感受,让学生用版画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及生活中的美。 教学目标 1.了解版画、版画的种类、发展历程及制作方法。 2.通过欣赏作品了解黑白版画中的黑白关系和线条表现力 。 3.运用多种材料制作版画,学会制作方法,提高造型能力。及审美情趣,感受不同材质带来的不同美感 教学 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创作实践,理解黑白版画的象征意义。 难点:吹塑版画的制作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3分钟) 以2024年5月20日西安解放75周年纪念为明本节课的主旋律,并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