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二年级上册 / 课文1 / 1 小蝌蚪找妈妈 / 编号:22288225

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教案

日期:2025-02-06 科目:小学语文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课文,蝌蚪,学生,生字,过程,教学
预览图 4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 “塘、脑” 等 1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 “教”,正确书写 “找、两” 等 10 个字,掌握 “看见、哪里” 等 8 个词语。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以及表示动作的词语,学生能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并能看图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渗透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教育,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正确、规范地书写 10 个生字,能听写课后 8 个词语。理解趋向动词 “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等的用法,能用 “露着、披着” 等动词分别说一句话。 教学难点 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区别 “迎上去”“追上去” 和 “游过去” 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视频、课文图片、生字卡片等。 准备课文中小动物的图片、头饰,以及青蛙及其他小动物成长的资料。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 了解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搜集有关其他小动物的成长过程的资料。 四、课时安排 2 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3 分钟) 教师活动 播放小蝌蚪在池塘里游动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小蝌蚪在做什么吗?它们在寻找自己的妈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看看它们是如何找到妈妈的。” 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题,重读 “找”,“妈妈” 要读得亲切一些。 学生活动 认真观察动画视频,感受小蝌蚪的可爱与活泼。 有感情地齐读课题,读准字音,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20 分钟) 教师活动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停顿,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在读中识记、理解生字。强调 “捕” 读 bǔ,不读 pǔ;“迎、顶” 是后鼻音,不要读成 yín、dǐn。 利用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等图片,帮助学生认读相关生字:“脑、袋、灰”“阿、姨”“龟”“顶、鼓”。 通过表演、具体语境等方式,指导学生识记 “捕、迎” 等生字,以及多音字 “教” 的读音。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男女生对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学生活动 认真听老师范读,注意听准字音和停顿,标出自然段序号。 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反复认读和识记生字,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同桌之间开展相互交流,交流对字形的识记方法。 参与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三)图文结合,理解内容(7 分钟)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出示第一幅图,提问:“这幅图中画的是哪儿?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出示课文第 1 自然段,引导学生自由读,画出小蝌蚪的样子,并交流。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1 自然段,理解 “大大的”“长长的” 与 “大”“长” 的区别,强调重读 “大大的”“长长的”,“游来游去” 要慢点儿读,表现出小蝌蚪的自由自在。 学生活动 观察图片,按要求说图意,描述小蝌蚪的样子。 自由读课文第 1 自然段,画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 用多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