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https://preview.21cnjy.com/f2/2025/02/f2/f253eaff8a4b41eb5c4b093dda66b984.png)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遗传和变异概念的学习,使学生深入到性状水平的研究,掌握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并能举例说明。(科学思维、探究实践) 2.观看转基因超级鼠的实验视频,引导学生探究生物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生命观念、探究实践、科学思维) 3.关注转基因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正确认识转基因技术。(态度责任、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举例说出性状和相对性状。 (二)教学难点:举例说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三、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找爸爸”的情境活动,使学生将亲子间的相似性与生物的遗传特性联系起来,进而展开遗传与变异的学习,从宏观角度阐释遗传与变异是通过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2.讲授法:对“性状”与“相对性状”进行解释剖析,使难以理解的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学生能够快速准确掌握。 3.演示法:选用图片和多媒体视频资料,充分展示生物的相对性状,探究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成员之间的性状,思考讨论观察结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5.练习法:设置习题进行训练,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及时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巩固新知,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夯实学生基础。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展示三组亲子图片,让学生进行“寻亲”活动,提问:“同学们,你们是如何找到这些小朋友的爸爸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遗传和变异概念的学习。 设计意图:展示的三组亲子图片能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通过“找爸爸”的教学活动,认识到到生物遗传的现象就在我们身边,并将遗传概念的讲解变得通俗易懂,学生易于掌握。再展示猫的生殖变异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变异的概念。最后,通过俗语判断,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 1.生物的性状。 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就要了解生物的性状,什么是性状呢?接下来我们进行互动交流探究。 【活动1:性状的概念】 大家看到课件中展示的这位同学照片,你会从哪些特征进行描述呢?大家回答的这些特征我们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形态结构,如身高、体重、脸型、鼻梁、耳朵、眼睛等特征。 (2)生理特性,如性格、血型等特征。 (3)行为方式,如用手习惯等特征。 上述这些特征其实都可以称为“性状”,提问:你现在可以为“性状”下个定义吗?→性状是生物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设计意图:“性状”的概念较难理解,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学生难以明白且印象不够深刻,因此先从学生都知道的“特征”一词入手进行解释。特征的描述需要选择一个对象,选择学生熟悉的某位同学进行介绍,会使学生容易进行描述,教学环节也会变得流畅。将学生回答的特征进行归纳,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对“性状”的概念进行总结概括,不仅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中归纳演绎的能力,也可以让教学活动目标顺利达成。 【活动2:观察性状的表现形式。】 通过性状概念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形态结构和行为方面的性状都是是用肉眼可以看到的。但是生理方面的性状,如血型,是肉眼不可见的。因此,并非所有的性状都是肉眼可见的。请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观察下列性状:有耳垂/无耳垂、双眼皮/单眼皮、卷舌/平舌、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大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设计意图:“相对性状”的概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人体性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为后续相对性状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观察活动的进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同时培养了学生交流互动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将本节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