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 / 人教版(2024) / 八年级上册 /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 第四节 鱼 / 编号:22324532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1.4鱼教学设计

日期:2025-02-13 科目:初中生物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学生,特征,主要,图片,水中,学习
预览图 2
初中生物 初中生物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鱼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多种多样的鱼,认识到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概述鱼的主要特征。(生命观念、探究实践) 2.观察鱼的形态结构,运动,呼吸等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感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探究实践、科学思维) 3.结合生活实例,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态度责任)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1)概括鱼的主要特征。(2)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阐述鱼的呼吸过程。 三、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法: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变成一条人鱼,想要适应水中生活要解决哪些问题呢?引出关于鱼主要特征的探讨。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鱼的主要特征,用毛笔展示鱼鳃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鱼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展示鱼的骨骼图片,提问:“同学们,你是如何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呢?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鱼体内有脊柱,所以是脊椎动物”。进而引出本节课关于鱼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鱼骨骼的图片,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回忆如何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帮助学生巩固旧有的知识体系,防止学生遗忘之前学过的重要概念,确保知识链的完整性。同时,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更加专注地学习新知识,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讲授新课: 1.多种多样的鱼。 大家来看这几张图片,这是我们这周课重点学习的动物,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它们都属于脊椎动物。但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首先,我们通过视频来了解一下多种多样的鱼。鱼的种类十分丰富,根据生活环境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淡水鱼和海水鱼。 (1)淡水鱼。 主要了解“四大家鱼”: 青鱼:青黑色,水域中下层,以螺、蚌等软体动物为食。 草鱼:青黄色,水域中下层,以水草为食。 鲢鱼:体色较淡,水域的上层,以浮游植物为食。 鳙鱼:背面暗黑色,水域中上层,以浮游动物为食。 提问:它们为什么可以混合放养在同一水体中? →它们在水中的的栖息空间和食物不同。 (2)海水鱼展示鲳鱼,大白鲨,硬背侏儒鲨,石斑鱼,带鱼,比目鱼等,简单描述一下特征。 设计意图:①引发兴趣与好奇心;丰富的图片和视频中缤纷多彩的鱼能紧紧吸引学生们的眼球,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么多种类的鱼有什么共同特征呢?②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查找资料对图片中的鱼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2.鱼的主要特征。 看到了多种多样的鱼,接下来大家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你突然变成一条鱼,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才能在水中生活呢? →解决呼吸,运动,食物,躲避敌害等问题。 提问:同学们谁知道鱼为什么能在水中生活? →能靠游动来获取食物和躲避敌害;能通过鳃在水中呼吸。 接下来重点学习鱼的主要特征。 【活动1:观察鱼的形态、体表。】 结合鲫鱼图片,同桌讨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观察鱼的身体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头部、躯干部、尾部三部分。 (2)其体形有什么特点?这种体形对鱼在水中运动有什么意义? →流线型,有利于减小鱼在水中游动时遇到的阻力。 播放自制的科学实验小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流线型减小阻力的作用。 (3)观察鱼的体表,你发现了什么?用手摸一摸,能感觉到什么? →体表常有鳞片覆盖,有滑滑的黏液,起保护、减小阻力的作用。 设计意图:同桌讨论学习积极性更高,课堂氛围较好,自制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