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 编号:22396600

第15课 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 课件(共25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02-22 科目:高中历史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货币,中国,发展,统一,古代,铜钱
预览图 9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
(课件网)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 课程标准: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单元视角:货币与赋税制度———国家经济治理的重要手段 (货币)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或者是商品价值量借以取得社会表现的的材料。 ———[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 货币:作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 中国货币的演进: 古代货币的发展 近代货币的改革 当代人民币制度的形成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时代 以美元为中心布雷顿森林体系 牙买加体系 当代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思考:货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产力的发展 战国 刀、布、蚁鼻钱等 秦 半两 夏商 海贝 汉 五铢钱 唐 开元通宝 民国 银元+法币 新中国 人民币 宋 通宝+纸钞 货币演进 元 宝钞+铜币 明清 铜钱+白银+纸钞 自主梳理: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思考:中国货币演进历程的特点是什么? 货币演进 思考:中国货币演进历程的特点是什么? 可从材质、形制、制作主体、命名等角度思考 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 从多元货币到统一币制 由金属货币到纸币演变 命名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 自主梳理: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 (一)古代中国的货币发展 (1)春秋战国货币有何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 特点: 币制多样。 主要原因: 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分裂。 影响: ①频繁的货币换算导致效率低下; ②币制混乱,不利于商品交易与国内统一 市场的形成,加剧国家分裂。 (一)古代中国的货币发展 材料二 汉初仍使用秦制半两钱(重12铢),由于民间私铸,以致出现荚钱(重3铢),市场混乱物价飞涨。为此,汉武帝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诏令各郡国铸行“元狩五铢钱”,但各郡国所铸五铢钱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晚越粗劣。本来汉武帝改铸五铢钱的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但各郡国官吏习惯难改,依旧中饱私囊。元鼎二年,汉武帝诏令收回各郡国的铸币权,中央政府安排在长安上林苑统一铸造。 ———整理自《汉武帝的六次货币改革》 材料一 秦统一后,废除六国旧币,法定货币仅限于两种,以黄金为上币,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铜钱由国家统一铸造,严禁私人盗铸。圆形方孔从此成为中国古代铜钱的固定形制。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秦汉货币发展意义: 加强中央集权(财权),巩固国家统一; 统一市场,便于商品流通,稳定金融货币秩序,恢复经济。 促进文化认同与民族团结; 圆形方孔钱奠定我国古代货币统一形制的基础; 货币发行权:国家治理的重要权力 (一)古代中国的货币发展 材料一 北宋铸币量很大,最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需要,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交子,后来发行权为政府掌握,发行量不断增加。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元朝基本不用铜钱,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称为钞。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宋元纸币发展的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需大量货币; 铜币铸造跟不上经济需要,出现“钱荒”; 铁钱笨重不便大宗交易; 北宋造纸技术的发展完善。 (一)古代中国的货币发展 材料二 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导致信用下降,渐至名存实亡,铜钱则因币材缺乏,铸币量难以满足流通的需要。明朝中期,朝廷被迫放松用银之禁,而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规定赋税折银征收,这说明民间使用白银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