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 编号:22396609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36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02-22 科目:高中历史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制度,赋役,国家,时期,中国,影响
预览图 12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
(课件网) 告别田赋鼎铭文 乾坤转,天地变,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党中央经人大通过,向全国农民宣布,从二〇〇六年一月一日起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两千六百年的田赋,并且还让国家反哺农业。这是史无先例的开端…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富强的验证…亿万农民要歌唱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好,亿万农民要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新课导入: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一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关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二 课程目录 CONTENTS 三 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一)概念解读 赋役制度:中国历代王朝为巩固国家政权、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向人民征课财物,调用劳动力的制度。赋税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主要包括赋和役。 户税:以户为征收依据的财产税; 田赋:以田亩为征收依据的土地税,也叫田租, 丁税:以人丁为征收依据的人头税; 杂税:如市税、关税、落地税、当税、契税等。 徭役:成年男子为封建国家无偿从事劳动的劳役。包括力役、兵役、杂役。 赋 役 (二)秦汉时期的赋役制度 (秦始皇)收泰半(三分之二)之赋……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 (秦朝)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中华书局 发闾左谪戍渔阳……失期当斩。 ———《史记·陈涉世家》 特点:重税;严苛;课条繁杂。 影响:秦朝的横征暴敛是秦朝行暴政的表现,加速了秦的覆亡。(印证了“秦亡于秦 政而非秦制”的观点) 问: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秦朝的赋役制度有何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东汉)班固:《汉书·景帝纪》,中华书局 问: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汉朝的赋役制度和秦朝相比有了什么变化?有何影响? (二)秦汉时期的赋役制度 图:汉阳陵(汉景帝的陵墓)中出土的陶俑 变化:汉初“与民休息”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 影响: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 说明:汉阳陵中出土的陶俑面色平和,面带微笑,充满了平静和乐观的情绪。反映了文景时期,国家安定、百姓富足的生活面貌。 舍地税人,田租轻而人头税重 (三)隋唐时期的赋役制度 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 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旧唐书.食货志上》,中华书局 问:依据材料简要归纳唐代租庸调制的内容。 “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的谷物叫做“租”,即田亩税; “调”: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即财产税; “庸”:成年男子服役期间不去服徭的可纳绢或布代役,称之为“庸”,即代役税。 以庸代役 庸 佣 (三)隋唐时期的赋役制度 均田制与租庸调制 问:依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分析租庸调制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 以均田制为基础,均田制与租庸调制二元一体。 田有租,家有调,身有庸,田、户、丁三位一体,以丁身为本; 以庸代役,体现赋役转换的灵活性和民户的适应性; 影响: 以庸代役,保障了农民的农业生产时间,赋役负担相对减轻; 统治者合理调整力役,增加了政府的财税收入; 有利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家渐致富强。 土地制度 赋役制度 武则天时期高昌县赵师户残卷 (三)隋唐时期的赋役制度 “男赵师,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