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 编号:22396611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件(共2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02-22 科目:高中历史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建立
预览图 9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
(课件网)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课程标准 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49 1954 1979 全面恢复 和落实党 的民族政策 1984 纳入法 制化轨道 《民族区域自治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90 “三个离不开” 休戚相关 命运与共 血肉关系 1997 基本政治 制度之一 2012 中共 十五大 中共 十八大 2017 共同纲领 五四宪法 中共 十九大 基本政治制度 1947 内蒙古自 治区成立 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 中共 二十大 2022 工作主线 正确道路完善制度 全面推进 时空坐标 目录 CONTENTS 01 02 0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过程: 1941年 1945年 1947年 1949年 1954年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 《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法律依据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过程: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五个省级自治区: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与省同级),自治州(与地级市同级),自治县、旗(与县同级)。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思考点: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历代在民族事务治理理念上,既强调天下一统、又强调因俗而治。这种维护一统而又重视差别的治理理念,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历代中央政府在民族地区实行有别于内地的管理体制也构成了我们今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渊源。 ———中国民族报《坚定不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015) (2)历史经验:历史上历代政府对民族地区的治理理念和政策,为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一些借鉴。 (1)历史渊源:我国自古就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带手铐脚镣劳作的西藏农奴 (3)现实需要:在旧中国,少数民族长期遭受压迫、歧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民族问题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a.少数民族长期遭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歧视; b.地处边陲,交通闭塞。 政治上———几乎完全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 经济上———经济发展落后; 文化上———教育、科学、文化落后。 思考点: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110年间,中国屡遭帝国主义侵略、欺凌,中国各族人民陷入被压迫、被奴役境地。在国家四分五裂、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御外侮,为维护国家主权统一、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特别是抗日战争(1937-1945年)时期,中国各民族进一步联合起来,同仇敌忾,抗击侵略,保家卫国。回民支队、内蒙古抗日游击队等许多以少数民族为主的抗日力量,为夺取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