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 / 北师大·深圳报业版《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主编:韩震) / 三年级 / 活动2 纽扣掉了自己缝 / 编号:22792789

《活动2 纽扣掉了自己缝》教案(表格式) 三年级劳动教育北师大版

日期:2025-04-26 科目:小学劳动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纽扣,劳动,能力,学生,教师,教学
预览图 3
小学劳动 小学劳动
三年级劳动教育北师大版《活动2 纽扣掉了自己缝》教案 项目 内容 教材分析 课程定位: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劳动教育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家庭劳动我来做”,属于日常生活劳动中的 “整理与收纳” 任务群,通过学习缝纽扣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与传统手工艺技能。 内容解析: 1. 结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聚焦 “认识纽扣 — 学习针法 — 实践操作 — 创意设计” 的完整劳动过程,通过 “四孔纽扣十字缝法”“双孔纽扣平行缝法”“带脚纽扣缠绕法” 三种典型缝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2. 教材设计了 “观察纽扣结构 — 学习穿针打结 — 分组实践操作 — 创意作品展示” 四个环节,强调从理论到实践的递进式学习。 教学价值: 1. 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强化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的责任意识。 2. 传承传统手工艺,渗透 “一针一线皆匠心” 的劳动精神。 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 1. 学生已掌握简单手工技能(如剪纸、粘贴),但对针线使用缺乏系统训练。 2. 对纽扣的功能有初步认知,但不了解不同类型纽扣的缝制方法。 能力特点: 1. 精细动作发展迅速,但控制力不足,易出现 “线打结”“针脚不均” 等问题。 2. 团队协作能力待提升,需教师引导分工。 情感需求: 1. 渴望通过劳动获得成就感,对创意设计感兴趣。 2. 易受同伴影响,需通过互评激发积极性。 核心素养目标 劳动观念: 1. 认识劳动对生活的重要性,体会传统手工艺的价值。 劳动能力: 1. 掌握穿针、打结、缝制三种基础技能。 2. 能根据纽扣类型选择合适缝法(四孔十字缝、双孔平行缝、带脚缠绕缝)。 劳动习惯与品质: 1. 养成安全使用工具、有序整理材料的习惯。 2. 培养耐心、细致的劳动态度。 劳动精神: 1. 树立 “劳动创造美” 的观念,增强文化传承意识。 教学重难点与解决思路 教学重点: 1. 掌握四孔纽扣的 “十字缝法” 与双孔纽扣的 “平行缝法”。 2. 安全使用针线工具。 教学难点: 1. 保持缝线松紧适度,确保纽扣牢固。 2. 培养独立完成复杂缝法的能力。 解决思路: 1. 采用 “分步示范 — 小组互助 — 分层任务” 模式,逐步提升操作能力。 2. 设计 “纽扣牢固度测试” 环节,量化评价标准。 3. 利用实物投影仪放大操作细节,突破空间认知局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 教具:PPT 课件、《缝纽扣安全操作》动画视频、示范用针线包(含不同类型纽扣)、实物投影仪。 2. 资源:《中国传统纽扣艺术》图片集、学生作品展示板。 学生准备: 1. 工具:每人带 1 套针线包(针、线、剪刀)、旧衣物(含脱落纽扣)。 2. 材料:备用纽扣(四孔、双孔、带脚各 2 枚)、布块(用于练习)。 3. 分组:4 人一组,选举 “安全监督员”“创意总监”。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5 分钟) 1. 实物激趣:展示一件缺纽扣的外套,提问:“这件衣服有什么问题?如果纽扣掉了,我们该怎么办?” 2. 互动讨论: 教师:“纽扣有哪些种类?它们是如何固定在衣服上的?” 学生:观察自带纽扣,自由分享,教师引导归纳(四孔、双孔、带脚)。 教师:“缝纽扣需要哪些工具?使用时要注意什么安全问题?” 二、新知探究(15 分钟) 1. 安全知识讲解: 播放《缝纽扣安全操作》动画,强调 “三不原则”:不将针指向他人、不随意挥动剪刀、不将线头含在口中。 互动游戏:“安全隐患大排查”,学生找出图片中错误操作并纠正。 2. 技能示范: 教师演示四孔纽扣 “十字缝法”: ① 穿针:将线穿过针眼,留 15cm 线头。 ② 打结:线头末端绕针 3 圈,拉紧形成 “起针结”。 ③ 缝制:从布料背面穿出,依次穿过纽扣对角孔,重复 3 次。 ④ 收尾:在布料背面打 “止针结”,剪去多余线头。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提问:“如何避免缝线过松或过紧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