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从兴趣到理想》教学设计 课题 从兴趣到理想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五年级 学习目标 1.理解兴趣、爱好和理想之间的紧密联系,清晰掌握兴趣的定义、分类及在个人成长中的关键作用。同时,认识到不同职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拓宽对职业世界的认知。 2.锻炼自我反思和表达能力,促使学生通过分享和讨论,深入剖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学会制定实现理想的可行计划。此外,培养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培养兴趣的有效方法。 3.激发对生活和学习的热爱,积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并培养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品质。 重点 1.借助金军的案例以及课堂讨论,深刻理解兴趣是如何逐步发展为理想,以及理想对个人成长的引领作用,从而激发对自身兴趣和理想的思考。 2.结合自身兴趣,明确职业理想,了解不同职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初步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计划,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难点 1.每个学生的兴趣和成长经历各不相同,如何引导学生将多样化的兴趣转化为清晰、可行的理想,并制定出具体的实现路径。 2.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引导树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健康的职业理想和价值观,避免受到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欣赏林丹因热爱羽毛球,从默默无闻到奥运会冠军的故事。 林丹生于福建龙岩普通家庭,受热爱体育的父母影响,5 岁结缘羽毛球。初入培训班,他虽年纪小、技术弱,却训练全力以赴,输球后还会不甘落后。9 岁,林丹进入福建省体校,凭借对羽毛球的热爱,克服住校思念父母等困难,实力不断提升。12 岁,他斩获全国青少年比赛男单冠军,入选八一队,在军队的严格要求下,球技飞速进步。2000 年,林丹入选国家队,此后夺冠之路坎坷不断。2002 年国际羽联赛制改革,他比赛接连受挫,还被称作 “林一轮”。2004 年雅典奥运会,身为头号种子的他首轮就意外出局。但林丹对羽毛球的热爱丝毫不减,在教练与队友帮助下反思并调整训练方法,愈发努力。2004 年瑞士羽毛球公开赛,林丹击败鲍春来夺冠,“超级丹” 名号渐响。随后,他在 2006 年、2007 年连夺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男单冠军。2008 年北京奥运会,林丹闯入决赛,击败李宗伟,夺得金牌,一雪前耻。2012 年伦敦奥运会,两人再度对决,林丹成功卫冕,成为奥运男单卫冕第一人。同学们,从林丹的经历中,大家能发现兴趣和理想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你们有没有因为自己的兴趣,产生过一些美好的梦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从兴趣到理想》这堂课,寻找答案!出示课题。 欣赏故事、思考 。 通过欣赏故事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教学主题。 讲授新课 一、心情话吧1.阅读金军的故事。2.心灵悄悄话:(1)金军有哪些兴趣爱好?(2)金军读书的速度怎么样?(3)金军最喜欢和最擅长的是什么?(4)金军篮球打得怎么样?(5)金军会游泳吗?擅长什么泳姿?(6)学校运动会的时候金军表现如何?(7)金军的远大理想是什么?(8)为了实现理想金军是怎么做的?小结: (1)金军的兴趣爱好有读书、唱歌、游泳、打篮球等。(2)一册绘本十几分钟就能读完,一本小说两三天也能读完。(3)金军最喜欢也最擅长的是运动。(4)他篮球打得好,投篮很准,并且擅长抢断。(5)金军会游泳,擅长蛙泳和蝶泳。(6)每次学校运动会的时候,金军总是报名多个项目,而且总是表现不俗,尤其是长跑和短跑,似乎第一名就是为他准备的。(7)长大后,他想当专业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夺金牌,为国家争光。(8)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金军每天坚持体育锻炼,训练自己的耐力和灵活性。二、心灵港湾1.兴趣的定义是什么?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