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2 手指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秽”的字音,学生容易错读为“岁”;“窈窕”二字可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薄”。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搔”“貌”和“庸”字,其他的字学生可以自学。 2.阅读理解: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表格的呈现,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事物,感悟文本所蕴含的道理。 3.语言运用 引导学生摘抄课文中风趣的语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弦、揿、搔”等1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痒”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接触”等8个词语。 2.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猜谜语 五个兄弟,生在一起, 有骨有肉,长短不齐。 _____ 手指 伸出你们的一只手,让我们来叫出这五根手指的名称吧!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这句话足以说明手对一个人是多么地重要,可是我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五根手指呢?对这样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作家丰子恺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手指》。 这五根手指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却很少有人去仔细想它们,丰子恺先生就仔细研究过它们,并且把它们想象成具有不同姿态、不同性格的人。课文中的插图非常有趣,丰老先生对这五根手指的描述更有趣,并且还向我们阐明了一个人生的哲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中。 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总—分—总 根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将课文划分成三部分,怎样划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述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分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特点及作用。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总结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五根手指____ _____;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_____;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_____ _____。 各有 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 所长,各有所短 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就根根 有用,根根有力量 大拇指 按弦 揿电铃 搔痒 窈窕 秽物 轧伤 拧螺丝 纽扣 周仓 薄弱 附庸 爱憎 xián qìn sāo yǎo tiǎo huì yà nǐnɡ niǔ cānɡ bó yōnɡ zēnɡ mǔ 书写指导 细读课文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关键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五根手指的? 姿态、性格、长处、短处 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从“姿态”和“性格”这两个词 可以看出,作者把五根手指当成人来写。 用笔圈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这一句话概括指出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不同,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那么,五根普通的手指,在作者眼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长处与短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对大拇指的描写吧! 探究大拇指的姿态。 朗读第2自然段, 画出描写大拇指姿态的句子。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大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