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第1课时 长度测量 夯实基础巩固 1.对下列各种物体的长度数据进行单位换算时,其步骤正确的是( ) 2.某同学测得一物体的长度是1.240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米 B.测量结果的估计值是4 C.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1.24m D.测量结果精确到1mm 3.下列四组数据是陈老师从同学们的作业中挑选出来的,其中正确的是( ) A.一支钢笔的长度是0.175dm B.一本《新华字典》的厚度是3.5um C.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是1.9mm D.一张纸的厚度是10nm 4.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测出圆柱截面直径的是( ) 5.请给下列数据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小刚的身高为156_____。(2)学校操场的跑道周长为300_____。 (3)某张纸的厚度约为80_____。(4)小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约为40_____。 6.如图所示,待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若改用分度值是厘米的刻度尺测量该物体,则测量结果应是_____。 能力提升培优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了,刻度尺就不能再使用了 B.测量时,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不垂直 C.一名同学测量黑板的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完全一样,这说明他的测量结果完全没有误差 D.记录的测量结果只写了数字而未标明单位,这个测量结果是无用的、错误的 8.下列测量圆柱周长的方法中,不能采用的是( ) A.用一纸条紧紧包住圆柱,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得圆柱的周长 B.在圆柱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在纸上滚动一圈,在纸上留下两点,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即得圆柱的周长 C.用细丝线在圆柱上绕一圈,量出细丝线的长度,即得圆柱的周长 D.把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土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的橡皮筋的长度,即得圆柱的周长 9.有一卷粗细均匀的金属丝,称得其质量为M,从这卷金属丝上剪取L长的一段,称得其质量为m,那么这卷金属丝原来的长度为( ) 10.用由材料甲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由材料乙制成的物体的长度,在15℃时测得的长度为l1, 在30℃时测得的长度为l2。若两次的测量方法都正确,且l1>l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材料受热的膨胀程度不同,且材料乙的膨胀程度大 B.若在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各1m,则在降低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C.若在15℃时取甲、乙两种材料各1m,则在升高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11.做“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时,小明和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小明说:“我只要认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小军说:“我只要遵守操作规则,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小红说:“我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小丽说:“只能减小实验误差,即使老师测量也会有误差。” (1)你同意_____同学的观点。 (2)你认为采取什么方法可以尽量减小误差 说出两种即可: ①_____; ②_____ (3)如图所示为小丽在实验中所测量的数据,现请你填写测量结果:图中这支铅笔的长度应是_____cm。 12.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细铜丝绕圈的总长度L2 C.用细铜丝的长度L1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和错误的步骤分别是_____和_____。(填字母) (2)错误的步骤应更正为_____ (3)该同学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细铜丝重新排绕,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的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_____(填字母)。 A.细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B.读数时由于粗心,记错了小数点的位置 C.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D.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中考实战演练 13.小明用同一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