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期中专区 / 高一下学期 / 编号:22919005

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贺炳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5-09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文化,新的,中华,优秀,生命体,主体
预览图 4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 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坚持“ 两个结合 ”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 结合 ’ 不是‘ 拼盘 ’ ,不是简单的‘ 物理反应 ’ ,而是深刻的‘ 化 学反应 ’ ,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新的文化生命体是 具有总体性、根本性的标识性概念。 新的文化生命体之“ 新 ” ,体现在马克思主义魂脉之统摄,体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之 基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新成果。 新的文化生命体之“ 文化 ” ,倡导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主张在不同文化形态之间形成 一种相互补充、彼此共生的关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新的文化生命体之“ 生命 ” ,是哲学意义上的“ 生命 ” ,意味着这种新的文化形态茁壮成长、 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这一新的文化生命体在吐故纳新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持续推动文化创新 发展。 新的文化生命体之“ 体 ” ,既是一个系统的“ 整体 ” ,也是具有主体性的 “ 主体 ” 。作为系 统的“ 整体 ”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作为具 有主体性的“ 主体 ” ,区别于 “ 西体中用 ” 和“ 中体西用 ” 之争中的“ 体 ” ,强调以新的文化生 命体为主体。 (摘编自韩庆祥《深入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及其内在逻辑》) 材料二: 2024年全国“ 博物馆热 ” 现象持续升温,青年成为观众群体中的主力军。出现博物馆与年轻 观众双向奔赴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承载厚重历史、悠久文化的博物馆不再以“ 高冷 ” “ 严肃 ” 的 面孔示人,而以各类清新活泼的文创产品深深打动青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信自强的当代青年 越来越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感到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 老祖宗 ” 留下的文化瑰 宝。推动这样的双向奔赴更加持久热烈、更多开花结果,需要多措并举让青年在文化传承发展中 勇担重任。 文化自信,简而言之,就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对推动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持久性、广泛性的关键作用。坚定的文化自信与高度的文化自觉密 切相关,要求人们对自身文化的来龙去脉有着深刻洞察。厚植青年的文化自信,就是要让青年深 刻体悟中华文明中所蕴含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有了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历史发 展和前途命运的整体把握,青年就能在文化传承发展中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 魂脉 ” 、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这个“ 根脉 ” ,并以高度的自觉自信在 “ 两个结合 ” 中积极投身发展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业。 习近平强调,“ 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 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 。让文物、遗产、文字 都“ 活 ” 起来,离不开现代科技的赋能。 2024年 10月, 一段科普都江堰工程原理(都江堰工程通 过筑坝分水、修渠引水,实现对岷江水流的巧妙调控。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 和宝瓶口进水口。先修宝瓶口,将岷江分流,引向东边成都平原,缓解旱涝。因江水难入宝瓶口, 修筑鱼嘴分水堤,枯水期六成江水入内江,洪水期大部分江水从外江排走。在鱼嘴分水堤尾部靠 宝瓶口处修飞沙堰溢洪道,利用弯道环流,当江水超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