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 / 必修 上册 / 第三单元 / 7 / 本课综合与测试 / 编号:22922179

7《短歌行》《归园田居》联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10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人生,诗歌,朗读,不同,短歌行,节奏
预览图 2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追求生命的真我 ———《短歌行》《归园田居》联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这两首诗歌是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的课文,均为魏晋时期的作品,所表达的人生追求和人生状态却大不相同。《短歌行》表达了曹操“天下归心”的渴望和贤才难求的忧思,《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陶渊明摆脱官场束缚的轻松和“复得返自然”的悠然。两首诗歌一为四言,一为五言;一个质朴刚健,一个清新舒缓;一首多引用比兴、用典,一首多比喻、白描;表现形式、韵律也与思想感情相配合,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风格。面对乱世,为何曹操和陶渊明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这两种人生选择有无优劣高下之分,也是值得学生思考的问题。 【学情分析】 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在对必修教材的学习中掌握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了解经典意象的丰富内涵,但对相近手法的差异理解不够深刻。同时,本课授课班级为新疆生与本地生混合班,一半左右学生的母语是维吾尔语,对文章中大量出现的典故,学生普遍反映在初读文本后无法完全理解,对古诗诵读的韵致也无法完全领会。 因此,我将教学重点设置为表现手法的辨析和对诗人精神内核的探究,以期增强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并对当代高中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作用,从而更好地落实教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课时目标】 1、涵泳诵读,在不同的韵律、节奏中,感知不同诗歌风格 2、互助互释,辨析诗歌表现手法 3、深入理解两种不同人生抉择背后的精神内核 教学重难点: 通过《短歌行》和《归园田居》的联读,引导学生理解曹操和陶渊明为何在相似的时代背景下做出截然相反的人生抉择,并思考当代青少年在如今的时代境遇中如何自处,以期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教学活动】 导入:一位是生活在三国时期,执掌大权,号令四方的枭雄。一位是生活在东晋末年,弃官而去,归隐田园的隐士。两人人生境遇不同,追求不同,诗歌风格也不同,却均能找到安放自己灵魂的生命状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两位诗人。 任务一:因声求气品其诗———整体感知诗歌 师:诗歌鉴赏最好的方法是朗读,古人讲究因声求气。请同学们朗读一个自己喜欢的选段,并说一说你喜欢朗读这一小节的理由。 短歌行 对酒 / 当歌,人生 / 几何! 譬如 / 朝露,去日 / 苦多。 慨当 / 以慷,忧思 / 难忘。 何以 / 解忧?唯有 / 杜康。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 / 适俗 / 韵,性本 / 爱 / 丘山。 误落 / 尘网 / 中,一去 / 三十 / 年。 羁鸟 / 恋 / 旧林,池鱼 / 思 / 故渊。 开荒 / 南野 / 际,守拙 / 归 / 园田。 生:朗读片段。《短歌行》是四言诗,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很激昂。 师:从节奏上看,“二二式”,(再读一遍),读出慷慨豪迈。 生:朗读片段。《归园田居》“二二一”“二一二”两种节奏交替出现,使整首诗自由灵动。 师:这种自由和灵动就像散文一样,舒缓自如。大家能从节奏上感受到两首诗四言、五言在节奏、停顿上的差异。那么,两首诗的韵脚有何不同,又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呢? 生:朗读片段。《短歌行》的韵脚分别是“何、多,忘、康”等等,韵脚都不一样,多次换韵,错落有致,能看出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 师:语音上错落有致,有益于传递跌宕起伏、深沉委婉之情。那《归园田居》呢? 生:朗读片段。《归园田居(其一)》是“an”韵一韵到底,读来充满着宁静,情感脉络也是一致的。 师:“an”韵先开后合,声音明朗饱满,有一种轻松欢快的喜悦。(再读一遍),读出宁静。 师:通过诵读,我们感受了节奏之异,体会了押韵之别,我们了解到两首诗语音上的特点呈现出迥异的诗风,《短歌行》刚健有力,《归园田居》平淡舒缓。(板书) 《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