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安徽省安庆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墨子借鉴了孔子学说中“仁爱”“举贤才”等思想,战国竹简记载的儒家著述中,亦含有墨家“尚贤”“节用”等思想。这反映了( ) A.阶级矛盾的缓和 B.学术环境的宽松 C.诸子观点的趋同 D.儒墨思想的交流 2.“古之贵者不乘牛车,汉武帝推恩之末,诸侯寡弱,贫者至乘牛车。”材料说明推恩令( ) A.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 B.打击了豪强地主 C.强化中央对经济控制 D.解除了封国威胁 3.南北朝时期,至少有七十万人从北方迁移到长江流域,使长江中下游的“荆扬二州,户口半天下”,仓廪充实。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君主专制的实行 C.北方政局的稳定 D.江南地区的开发 4.两宋时期,元旦作为新年的开始,在这一天里皇帝要在大庆殿中会见文武百官,并接见北方国家的使节。而百姓们则会进行多种活动来庆祝元旦。这说明当时( ) A.传统节日受到重视 B.中外交流日趋频繁 C.社会环境持续稳定 D.传统文化发展成熟 5.有学者认为,元代有不少蒙古语和西域语言的音译词被吸收到汉语汉文中。如车站的“站”就是蒙古语jam(驿传)的译音,“站”字汉语本义是“立着”“停下”,而元代汉蒙语并用合成“驿站”一词,遂发展为如今车站的“站”义。这说明( ) A.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B.交通发展强化了统治 C.元代重视文化建设 D.民族交融丰富了文化 6.某校王老师在带领同学们进行主题学习时,拟出如下知识点《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俄国侵占北方领土,该主题应是( ) A.近代化的起步 B.海防与塞防之争 C.民主革命的胜利 D.民族危机的加深 7.下表是1911年山东某师范学堂一位毕业生的考试成绩表(部分)。这反映了当时( ) 学科 考试分数 学科 考试分数 修身 65分 英文 59分 经学 70分 理化 46分 习字 50分 体操 89分 A.新旧并呈的教育状况 B.社会性质的根本转变 C.文艺创作的空前繁荣 D.自由平等的社会风尚 8.图是1944年流行的门神画,该门神画( ) A.体现国共合作成果 B.指导开展敌后游击 C.倡导社会移风易俗 D.号召团结抵御外辱 9.1950年,全国农民上冬学的达2500万人以上;1951年,常年上夜校的农民有1100余万人。与此同时,农民的子弟大量进入学校,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新的科学知识开始传播,劳动光荣逐渐成为风尚。与材料中相关的史实,最有可能的是( ) A.一五计划 B.土地改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三大改造 10.“1978年,我国农村人均住房面积8.1平方米。许多县人均年收入低于50元;我国城市人均住房面积6.7平方米,工资20年未上涨。”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B.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C.住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D.科技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1.《中国人与日本人》中写道:“中国人是树立路标的民族,而日本人是循着路标前进的民族”。以下哪一项不是7世纪日本“循着路标”推行的改革举措( ) A.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 B.引进西方技术 C.班田收授法 D.统一赋税 12.“1811年从事农业的家庭下降为89.6万户,占全国总户数的34.7%,1831年再下降为27.7%。与此同时,城市人口飞速增长,大城市不断增加。”材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促进生产力迅猛发展 B.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C.引发了环境污染 D.造成了贫富分化加剧 13.“许多西方著名学者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依然生活在马克思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得到了西方所有国家的一致认可 B.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C.社会主义成为世界发展潮流 D.是站在时代前沿的科学理论 14.下图漫画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