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平型关大捷与百团大战等史实,知道抗日根据地建立与发展情况。能够对历史史实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判断。 过程与方法 识读相关地图,提高通过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学习重难点】 重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肆意践踏,祖国山川为之变色。回头遥望这场血与火交融的战争,依然会被抗日英烈深深感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了解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的中国军民,是如何为保家卫国而浴血奋战的。 二、学习新课 (一)平型关大捷 1.背景简介: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开进,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2.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中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叙述,了解其中的有效信息。 提示:时间———1937年9月;领导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结果———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将日军1 000多人全部歼灭。 3.思考: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示例:①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③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定和意志;④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 4.归纳:全国抗战爆发后,出现了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敌后战场,两者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自主学习:毛泽东《论持久战》 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他指出: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但是,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2.思考:从“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中,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 示例:主要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归纳: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打击日军,取得了巨大成就。 4.思考:人民游击战争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战法? 提示:人民游击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了各方的力量而展开的。主要有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 5.思考:为巩固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影响? 措施 政治: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经济: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影响 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三)百团大战 1.百团大战的背景:经过发展,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大,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在占领区的统治。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提示:“囚笼政策”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