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思考和认识农民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锻炼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识读《天平天国运动形势图》,阅读文献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多难的民族产生雄健的精神。近代中国农民阶级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压迫,依然举起太平天国的大旗展开斗争,铸就了这场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 【学习重难点】 重点:《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明末李自成起义有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到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想要建立“四有两无”的理想社会,并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二、学习新课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思考:从教材中可以看出太平天国发动起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示例:清政府的剥削导致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思考: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输入呈现什么趋势?必然会引发什么结果? 示例:上升趋势 白银外流 冲击传统的自然经济。 材料 清政府的腐败,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对百姓来说是人祸不断,可偏偏又逢天灾。1850年前后两广地区水旱蝗灾不断,广西尤为严重。天灾人祸使广大农民流离失所处于破产甚至死亡的境地。一位叫洪秀全的农民知识分子挺身而出肩负起了组织领导民众的重任。早在19世纪40年代多次科举不中的洪秀全受西方传教士小册子的影响创立“拜上帝会”,宣扬建立“天下有无相恤,患难相救,门不闭户,道不拾遗”的大同社会对农民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拜上帝教组织不断壮大,起义一触即发。 3.小结: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1)阶级矛盾的激化;(2)外国经济侵略加重,冲击传统经济结构;(3)自然灾害严重;(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材料补充: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攻克永安后,分封诸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二)定都天京 A.定都天京 1.自主学习:根据教材示意图“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讲述太平天国的进军路线。(方法点拨:注意关键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示例:金田起义(1851年)→永安(初建政权) →永安北上(1852年春)→全州(冯云山战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昌→南京(1853年3月定都天京) 2.民谣解读。 材料一 鲤鱼冲破滩头浪,云雀穿过黑云山;天军爬过东乡界,一天攻下五六关。 材料二 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 提示:这些歌谣描述的情形说明太平军作战英勇,进军神速,行军所至得到民众的欢迎。 材料补充: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1856年,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B.《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 1.思考:从材料中可看出农民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能否实现? 示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其核心思想是绝对平均主义;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的设想,由于这一设想是建立在小生产者的基础上的,因此不可能实现。 2.思考:既然《天朝田亩制度》不可能实现,该如何作出评价? 提示:要认识到《天朝田亩制度》具有两面性。它具有进步的革命性,因为它提出平均分配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