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公共艺术.美术篇 北京-出卷网- 01 02 03 04 不同的美术门类 美术作品的鉴赏方法 欣赏美术作品 美术实践活动 基础模块 05 06 07 08 中国传统工艺 摄影 中国书法 设计 拓展模块 第三章 欣赏美术作品 公共艺术.美术篇 概说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成为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不管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在处理形神关系时都要求做到“形神兼备”,在造型与意境的表达上都要求“气韵生动”。欣赏中国画,可以从“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这六种方法入手。这六种方法对于画家和绘画作品来说,是全面的最高的要求。西方绘画史到了文艺复兴以后尤为凸显。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主要是反映圣经故事。而19 世纪的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是相对于17 世纪的古典主义的美术流派而言的。其美术特征是:严峻的重大题材,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艺术形式;强调完整性的构图;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同时期的现实主义流派则赞美自然,歌颂劳动,展现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描绘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以及大自然的壮美。随后的印象派绘画也称作印象主义,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将历史的文化生活形态引入美术鉴赏,就是通过文化主题对整个美术的外延和内涵进行一种探索,展开思考,进行探究性学习。采用中西文化比较的方法展开学习,通过中外的相互比较来认识各自文化的差异,这种鉴赏有助于了解文化艺术的不同特点,了解地域文化对美术的影响。例如,宗教建筑在东西方历史上出现过的一些艺术形态,其不同体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由此引申而出的问题,将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答案的愿望,并学会用另一种思路去思考世界美术文化现象。 中国传统绘画题材广阔,有的是反映作者所处年代的贵族生活场景和社会场景的绘画题材,称为中国社会生活画。这些绘画在表现其内容的时候,主要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主,其反映的内容富有真实的生活气息,它描绘的人物通常都要求具有真实感,包括人物的形象、表情、心理、衣着,以及人物生活的环境。 第一节 欣赏中国画 作品欣赏《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卷(宋摹本),绢本,设色,纵28.7cm,横335.5cm。见于宋《宣和画谱》,现存此本为宋摹本,元代汤垕《画鉴》、清代孙承泽《庚子消夏记》、顾复《平生壮观》、《石渠宝笈初编》等书皆着录。清末流出宫外,1945 年,张大千以500 两黄金的巨款所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第一段是“听奏琵琶”,描绘了韩熙载与宾客们正在聆听弹奏琵琶的情景,画家着重地表现演奏刚开始,全场气氛凝注的一刹那。 第二段是“集体观舞”,描绘了韩熙载亲自为舞伎击鼓,在这个场面中有一个和尚拱手伸着手指,似乎是刚刚鼓完掌,眼神正在注视着韩熙载击鼓的动作而没有看舞伎,露出一种尴尬的神态,完全符合这个特定人物的特定神情。 第三段是“中间休息”,描绘的是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韩熙载在侍女们的簇拥下躺在内室的卧榻上,一边洗手,一边和侍女们交谈着,也是整个画卷所表现的夜宴情节的一个间歇。 第四段是“独自聆听”,描绘了女伎们吹奏管乐的情景,韩熙载换了便服盘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个侍女说话。 第五段是“曲终人散”,画面描绘宴会结束,宾客们有的离去,有的依依不舍地与女伎们谈心调笑的情状,以此结束了整个画面。 《韩熙载夜宴图》 全卷分为五段,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为自然隔界。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采用了与《洛神赋图》一脉相承的传统表现连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