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思想政治 / 高教版(2023)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第四单元 遵守法律规范 / 第10课 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 / 编号:23619648

第10课 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职业道德与法治

日期:2025-09-22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犯罪,行为,未成年人,社会,预防,不良
预览图 2
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
第10课 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 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教版(2023)中职职业道德与法治 一、选择题 1. 法律区别于道德的最主要特征是( ) A.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靠社会舆论约束 C. 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 下列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的是( ) A. 小张偷窃同学财物被拘留 B. 小李因合同纠纷被起诉 C. 小王酒后驾车被罚款 D. 小赵造谣他人被判刑 3.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 A. 刑事违法性 B. 严重社会危害性 C. 应受刑罚处罚性 D. 主观故意性 4.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是( ) A. 家庭严格管教 B. 学校加强管理 C. 社会综合治理 D. 未成年人自身增强法治意识 5. 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不包括( ) A. 赔偿损失 B. 行政拘留 C. 赔礼道歉 D. 恢复原状 6. 下列属于刑罚中主刑的是( ) A. 罚金 B. 拘役 C. 剥夺政治权利 D. 没收财产 7.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旷课、夜不归宿属于( ) A. 不良行为 B. 严重不良行为 C. 犯罪行为 D. 一般违法行为 8. 法律的作用不包括( ) A. 规范行为 B. 协调关系 C. 制裁犯罪 D. 替代道德 9. 下列行为中,属于民事违法行为的是( ) A. 抢劫他人财物 B. 损坏公共设施 C. 拒绝履行合同义务 D. 吸食毒品 10.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应( ) A. 及时制止并教育 B. 交由家长处理 C. 隐瞒不报 D. 直接开除涉事学生 二、多选题 1. 法律的特征包括( ) A.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 规定权利和义务 2. 下列属于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 A. 携带管制刀具 B.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 C. 参与赌博赌资较大 D. 吸烟、饮酒 3. 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有( ) A. 停止侵害 B. 罚款 C. 恢复原状 D. 有期徒刑 4.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包括( ) A. 加强法治教育 B. 建立校园欺凌防控制度 C. 及时矫治不良行为 D. 鼓励未成年人参与社会活动 5.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 ) A. 相互补充 B. 相互替代 C. 相辅相成 D. 相互对立 三、填空题 1. 法律是由_____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2. 违法行为分为违宪行为、_____、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3.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_____和应受刑罚处罚性。 4. 刑罚分为_____和附加刑。 5.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对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可送入_____接受专门教育。 四、判断题 1. 一般违法和犯罪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 2. 未成年人犯罪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 3. 法律只约束公民的行为,不保护公民的权利。( ) 4. 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赔偿损失和赔礼道歉。( ) 5.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要依靠学校教育。( ) 五、简答题 1. 简述法律的作用。 2. 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六、材料分析题 材料:中职生小林在实习期间,因操作不当导致机器损坏,企业要求其赔偿损失。小林认为自己是学生,应由学校承担责任。 问题:结合法律知识,分析小林的观点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同步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C 3. B 4. D 5. B 6. B 7. A 8. D 9. C 10. A 二、多选题 1. ABCD 2. ABC 3. AC 4. ABC 5. AC 三、填空题 1. 国家 2. 刑事违法行为 3. 刑事违法性 4. 主刑 5. 专门学校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五、简答题 1. 法律的作用: 规范行为:明确权利义务,指引人们行为方向; 协调关系:解决纠纷,维护社会秩序; 制裁犯罪:惩罚违法犯罪,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2.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 加强法治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及时矫治不良行为,避免升级为犯罪; 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共同预防。 六、材料分析题 答案: 小林的观点不合理。根据《民法典》,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小林在实习期间操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