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思想政治 / 高教版(2023) / 哲学与人生 / 第一单元 立足客观实际 树立人生理想 / 第2课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 编号:23895437

世界的物质性 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9-24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自然界,世界,物质性,物质,意识,人类
预览图 9
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
(课件网) 第2课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1世界的物质性 导入新课:世界是盘古开天辟地而来的吗?人类是由女娲制作出来的吗?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东汉末·徐整著《三五历纪》、《五运历年纪》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人也。” ———《风俗通义》(又称《风俗通》东汉·应劭著) 目 录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1世界的物质性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关于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很多思想家都进行过思考和探索,提出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观点。 我国古代经典《尚书》把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当作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汉代思想家王充认为“万物之生,俱得一气”,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气”。 古希腊时期,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近代法国哲学家霍尔巴赫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由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及其在空间位置的变化造成的。 将水、火、气、原子等视为世界的本原,这样的认识有没有道理? 你认为天地万物之间有怎样的共同属性? 阅读与思考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 承认物质世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性。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人类生活的地球,早在46亿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但长期没有生物,没有人类,因而也就没有人的意识。只是到了距今大约300万年前,地球上才出现了人类。 ———列宁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荀况 自然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世界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如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和鸟兽虫鱼等,但从宏观到微观,从无机到有机,整个自然界都是物质的。 (1)自然界是物质的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是指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或者是否承认它都是客观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唯物主义)。 是指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可知论)。 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是物质和意识的根本区别。) (2)什么是物质?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不管人们看见看不见、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任何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着,这一特性我们称之为———客观实在性。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4)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生物进化论与人类学研究表明,人作为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最高形态,是在自然界发展变化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特殊的活动形式———劳动而产生的一种生命形式。思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写道“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脑就逐渐地过渡到人脑”。劳动使人真正从动物中走了出来,具有了人的本质。 如何理解“劳动创造了人”? 谈谈你对人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认识。 阅读与思考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产生来看)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是自然界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