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二节 第1课时 物质的溶解 夯实基础巩固 1.下列有关试剂取用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液体 B.取用块状固体 C.取用粉末状固体 D.倾倒液体 2.下列物质中,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一组是( ) A.牛奶、汽水、石灰水 B.蒸馏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C.泥水、肥皂水、碘酒 D.酒精、泥浆、汽水 3.溶液是最常见的物质在液体中的分散状况之一。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 C.在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D.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4.将一定质量的食盐加入10mL水中,下列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 A.食盐的质量+水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B.食盐的体积+水的体积=溶液的体积 C.溶质的质量+水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D.食盐的密度+水的密度=溶液的密度 5.碘酒是由_____分散到_____中制成的混合物,其中_____是溶质,_____是溶剂。打开汽水瓶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汽水中溶解了_____。天然泉水中因溶入了_____,属于混合物。干洗店用有机溶剂作为干洗液把油性污渍洗掉,而不用水的原因是_____ _____ 能力提升培优 6.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固体、液体或气体都可以作溶质 ②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③溶液的组成中一定有水 ④一种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 ⑤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于溶质的质量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 7.如图所示,图甲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乙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中,符合图丙所示的是( ) 选项 X Y Z A. 溶质 溶剂 溶液 B.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C.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D. 乳浊液 溶液 悬浊液 8.鱼类会有腥味,是因为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出,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下列过程中,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的是( ) A.用洗涤剂洗碗 B.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9.请各举出一个反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错误的叙述 反例 ①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②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③ 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10.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_____(填名称,下同),溶剂是_____。 (2)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画出如图所示的示意图来表示完全溶解后溶液中碘分子的分 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_____(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你的理由是_____ 中考实战演练 11.下列物质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乳浊液的是( ) A.蔗糖 B.麻油 C.食盐 D.白醋 12.小明向试管中加入一种试剂时,先把试管倾斜,把放有试剂的药匙小心运送到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直立。小明向试管中装入的试剂是( ) A.大理石块 B.过氧化氢溶液 C.蔗糖粉末 D.锌粒 开放应用探究 13.小明陪妈妈到医院输液,不小心将护士手中的盘子打翻,盘子上沾有药品的棉球落在了小 明的白衬衣上,白衬衣上立即出现了一大块紫黑色的痕迹。为了找到去掉白衬衣上痕迹的最好方法,几名同学进行讨论并提出了以下实验方案:①用水洗;②用酒精洗;③用汽油洗;④用四氯化碳洗;⑤用肥皂水洗;⑥用淀粉液洗。 (1)你认为留在衬衣上的紫黑色物质是_____。 (2)为了使实验结果准确,你认为该实验中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_____ _____ (写出三个)。 (3)小明将浸有碘的白布条分别放入几种溶剂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结果⑤⑥几乎完全 褪色,②略带颜色,③④略微变色,①几乎不变。得出的结论是_____ _____ (4)小明对上述方案中的实验②的结果提出疑问:碘酒的配制证明碘易溶于酒精,为什么实验②的效果不理想呢 小明猜想这可能与酒精的纯度有关。请你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