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教学设计】2025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4水结冰了 4.水结冰了 【核心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与要求】 3~4年级:1.1 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①能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⑧观察并描述水沸腾或结冰的现象;了解一般状况下水沸腾和结冰时的温度,知道温度是影响水沸腾和结冰的重要因素。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1.通过观察和测量,知道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2.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物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科学思维目标 1.基于水结冰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事实与观点之间的联系,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伴随有温度的变化。 2.能基于水和冰的本质特征进行比较,发现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识到两者之间既有不同也有联系。 探究实践目标 1.观察并比较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状态变化、温度变化、体积变化)。2.通过对水结冰实验的观察,获取和分析温度变化数据,根据数据得出结论,态度责任目标 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在观察中养成认真、细致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和描述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难点:测量和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1.出示一杯热水并测量水的温度 提问:如果我十分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会如何变化?(:温度会下降一些。) 2. 出示几张各种冰的图片。 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 3.揭示课题:水结冰了 二、探索: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1.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实验方法。提问: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今天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 2.学生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在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学生:(1).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后(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清水中滴一滴食用色素);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试管壁;(3).仔细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需要把试管经常拿出来观察是否开始结冰,当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4).冰块尽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盐(食盐多一些,降温速度快一些),有利于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5).因为需要拿出来看,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移动,所以需要直尺重新确定一下标记位置是否正确。 3. 出示活动手册第9页,明确实验要求,并记录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研讨:实验发现 1.学生反馈交流: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 2.提问: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 3. 冰还是水吗? 引发学生去思考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 4.为什么烧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层白白的?它是冰吗?和试管里的冰一样吗?它是哪里哪里来的?和哪些现象类似? 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不是冰,不一样。(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也会只是液化成小水珠。) 5.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什么作用? 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拓展:固态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 1.提问: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 好处:可以看到美丽的冰雕,吃到冰淇淋。 不便:路滑给人们行走带来了不便。 2.出示装有冰的试管。提问:我们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