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高考专区 / 模拟试题 / 编号:23914593

河北省衡水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高考复习阶段检测卷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调查,田野,方法,理论,中国,学者
预览图 5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找到一些“剥削”的蛛丝马迹才罢手,并认为这是穿透了社会现象的表面而进入到深层的结构,找到了社 阶段检测卷(一) 会的“真实”。那么,这种“真实”到底是理论的真实还是现实的真实? ①考试时间:150分钟⑩满分:150分 有些学者提出要注意事件和人的“边缘”或“变态”(相对于中心、常态而言),还有些学者指出要注意 田野中的“异例”(相对于典型而言),这都是田野中“方法自觉”的体现,是田野调查中突破“理论障碍”的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除要求调查者有强烈的反思意识之外,还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最好在田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野的“现场”中展开。田野调查相对于其他研究方法的一个巨大优势,就是调查者能够沉浸到田野中,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心”去感觉、感受调查对象的思想言行,用“感通”去直接把握调查对象的深层要素。还是以上述老板和 20世纪20年代,一些社会学学者在建立中国社会字学科的同时,大力推动社会调查的发展,从北平 雇员关系为例,那种“融洽”的关系到底是不是真的,需要我们与研究对象的“感通”。这种感通好像是 人力车夫调查到无锡经济调查等,掀起了一场“社会调查运动”。在此基础上,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为主 批 力的学者提出“社会学中国化”的主张,引进西方人文生态学方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建立了“社区研究州 种方法,但归根到底并不是方法,能否感通,取决于我们能否坚持“从实求知”的调查理念。以调查对象为 的基本框架。与“社会调查运动”相比,“社区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更进一步,主张选择一些相对固定的 调查目的,以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为目的,而不是以理论或者研究论文为目的,这样才能真正 地做到“从实求知” 社区(村落)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这有利于深入全面地认识社会的本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者们开 辟了多个社区研究的田野地点,诞生了以吴文藻、费孝通等为代表的“燕京学派”,形成了如货孝通《乡土 (摘编自周飞舟《社会学的方法自觉:从实求知》) 中国》这样的理论著作,深刻把握和概括了中国乡土社会的本质。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改革开放以后,费孝通大力倡行社会调查的研究方法,我们通常也将其称为田野调查,这是对“社区 A.20世纪20年代后,我国的社会调查伴随着社会学学科的建立而获得发展,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和 研究”方法的拓展。在费孝通的彩响下,中国社会学学科始终以“从实求知”作为学科准则,走出了一条紧 方法。 贴中国社会现实、反映中国发展经验的中国社会学道路。 B.改革开放后,费孝通大力倡行田野调查,在他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学遵循了“从实求知”的学科准则 在实践中,田野调查呈现出两种不同且相互对立的主张。有学者主张抛开包括理论在内的一切成 C.理论和现实之间存在着鸿沟,是社会科学的普遍问题,而“从实求知”则有可能弥合、跨越这一鸿沟 见,“拥抱”并忠实地反映在田野中感知的事实,强调调查本身所带来的“现场感”对研究的启发作用。也 D.所谓方法自觉,就是要在调查中带着充实的理论,并在其指导下,保持反思意识,找到社会的“真实”。 有学者强调理论在田野现场中发挥的作用,认为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尽管调查者自以为客观地反映了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事实,但充其量只是收集了一些声音影像或意见态度,这非但无益于我们认识真正的社会事实,反而可能 A.在我国,社会调查主要经历了“社会调查运动”“社区研究”“田野调查”几个阶段,而最终目的和落脚 会误入歧途。这两种主张走向极致,都会影响学术研究的深入性和真实性,有学者分别将其称为“朴素经 点则是“回到人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