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七年级上册(2024) /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 编号:23917539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1 科目:初中历史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战国,时期,战争,之战,七雄,经济发展
预览图 0
(课件网)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一) 经济发展生产变———都江堰 (二)新旧更替时局变———战国七雄 (三)力主创新制度变———商鞅变法 一、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自主探究】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 牛耕 战国时期 的双镰铁范 分工更加细密,发展可观 各国 金属 货币 战国 铜冰鉴 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 商业城市繁荣兴旺。 公元前256年(战国后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是一座综合性水利工程。 一、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各国注重兴修水利 ——— 秦国的都江堰 内江 外江 灌溉 防洪、水运 鱼 嘴 宝瓶口 飞沙堰 “始知李太守, 伯禹亦不如。”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被称为“天府之国”。 一、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 万里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一、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一、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土地制度:井田制 生产力水平提高 大量土地被开垦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 铁农具牛耕 出现推广 生产力 提高 公田废弃 私田开辟 生产力 土地制度 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阶级关系 新兴地主、农民两大阶级 政治制度 奴隶制度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一、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春秋奴隶社会瓦解,战国封建社会形成 标志事件 战国七雄 战争性质 战争特点 著名战役 战争结果 二、新旧更替时局变———战国七雄 “万乘之国七……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 ———刘向《战国策》 《战国策》书影 春秋形势图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韩赵魏 齐 东南西北在中间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齐楚秦燕赵魏韩 二、战国七雄 战争性质:兼并战争 时期 战役 交战国 双方 兵力 持续 时间 伤亡 人数 春秋 城濮 之战 晋 楚 8-9万 11万 1天 约2万 战国 长平 之战 秦 赵 30-50万 40-50万 3年 20万 45万 材料 春秋时期的战争,战幕一开,胜败立定;战国时期的作战时间从数月延长到数年,战线延长绵亘。而战国末期,一次大战就要动员和布阵几万辆战车。 ———杨德权 《西周、春秋与战国军事战争比较研究》 【探究】对比表格,结合材料,概括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 交战区域广 战争规模大 参战兵力多 持续时间长 二、战国七雄 桂陵 马陵 长平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齐 VS 魏 围魏救赵 减灶计 长平 之战 孙膑 - 庞涓 - 二、战国七雄 赵:赵括 纸上谈兵 VS 秦:白起 加速了日后秦 统一中国的进程 退避三舍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卧薪尝胆 桂陵之战 长平之战 城濮之战 吴越争霸 赵 括 晋文公 勾 践 孙 膑 二、战国七雄 形成标志 战国七雄 战争性质 战争特点 著名战役 战争结果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减灶计)、 长平之战( ———赵括) 各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魏、楚、齐、秦等先后崛起,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 ★春秋是争霸战争,战国是兼并战争。 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走向了统一。 二、战国七雄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兼并 三、力主创新制度变———商鞅变法 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 楚国 吴起变法 魏国 李悝变法 秦国 商鞅变法 生产力水平提高 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大量土地被开垦 渴望获得政治权利 变法改革势在必行 背景 目的 时间 支持国君 性质 封建性质 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使用,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秦孝公 公元前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