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 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杰出的人才我重用他们,这就是我得胜的原因。 P63相关史事 “兴汉三杰” 汉高祖(公元前256-前195) 天下初定·百废待兴 项羽遂入秦都,与刘邦发生冲突,随后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 宴会上,刘邦被迫谢罪表示服从,项羽的谋士范增劝他乘机杀掉刘邦,项羽迟疑不决。范增又召进武士项庄舞剑助兴,让他伺机将刘邦刺死,却又被刘邦收买的项伯阻止。后来,刘邦借故逃脱。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图为新丰鸿门故址,在今西安之西北 鸿门宴之后,刘邦受封为汉王,他能够知人善任,注意虚心纳谏,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积极整合反对项羽的力量。 项羽虽于战争前期取得胜利,但因分封诸侯,内部矛盾重重,加以战略决策失宜,军事形势日益不利,终被围困垓下,夜闻楚歌四起,以为汉军已得楚地,遂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 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分封诸侯,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国家统治权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 垓下之围,四面楚歌 乌江自刎 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 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张良、萧何、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项羽贵族出身,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拥军40万。 刘邦布衣出身,当过泗水亭长,拥军不足10万。 失民心 刚愎自用,依赖武力 收揽民心,善用人才 得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 楚汉之争 刘邦、项羽先后领导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 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战争 目的 代表阶级 性质 秦末农民战争 楚汉之争 推翻秦朝统治 争夺帝位 农民阶级 封建统治 阶级 反抗秦暴政的 农民战争 统治阶级内部 争夺帝位的斗争 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时间: 公元前202年 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都城: 长安(今山西西安) 西汉建立 “汉并天下” 瓦当 汉兴,接秦之敝(破烂),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百姓没有积蓄),自天子不能具醇驷(一种毛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巩固新王朝。 ①西汉建立后社会景象如何? ②造成上述景象的原因是什么? ③当时的社会景象决定了统治者要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战乱 残破荒凉 阅读史料,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整治弊端·休养生息 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故无为者乃有为也......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天下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 ———《陆贾新语》 举措太众、刑罚太极 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道家 陆贾 陆贾认为秦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据此他提出了什么样的治国理念?这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统治者改以宽刑薄赋,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的政策,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为了_____和_____,汉高祖吸取_____的教训,采取_____政策。 何为“休养生息” 休养生息 巩固政权 稳定社会局势 秦朝速亡 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根据史料,寻找休养生息政策的对应措施。 “农,天下之大本也。……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 “民以饥饿自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