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一篇:东汉之兴———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第二篇:东汉之弊———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第三篇:东汉之衰———黄巾起义 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 公元前 202年 西 汉 建 立 汉 高 祖 汉 文 帝 汉 景 帝 公元前 141年 公元前 87年 公元 9年 汉武帝 刘彻 休养生息 西 汉 灭 亡 材料一:(汉元帝)日日撞亡秦之钟,听郑卫之乐,驰骋干戈,纵恣于野,不恤百姓。 ———《汉纪》 材料二: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 ———《汉书·王莽传》 1.西汉后期统治: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P73,概括西汉后期的统治状况。 ①政治:西汉后期的皇帝有的依靠外戚,有的不理朝政,朝政越来越腐败。 ②社会: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农民流离失所,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指皇帝的母族、妻族。 是指权势阶层利用政治和经济优势,通过购买、欺骗或胁迫等手段,大量获取农民的土地。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2.王莽篡汉: 王莽 (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定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新朝建立后,王莽意图通过改制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但他的改革不切实际,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王莽在七年内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造成混乱。 王莽钱币 王莽的施政措施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人物档案 刘秀,字叔文,西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六世孙,虽出身皇族,但因“推恩令”的实施,到他这一辈,只是一介布衣平民。新莽末年,天下大乱,激起绿林、赤眉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刘秀与其兄在家乡舂陵(今湖北枣阳)林军,并在昆阳之战中一举歼灭了新莽王朝的主力。 王莽统治时期农民起义形势图 “复汉” 东汉建立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国号: 公元25年 洛阳 刘秀(汉光武帝) 刘秀,字文叔,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身于河南南阳郡地方豪族。九岁时,父亲病故,由叔父抚养成人,叔父罢官后回乡以耕种为生。曾到都城长安,进入太学求学,高才好学。公元22年,作为汉宗室的刘秀参加绿林起义,在反王莽战争中立下战功。刘秀在河北废除王莽苛政,释放囚徒,恢复汉制,赢得民心。在取得官僚、地主支持后,与农民军决裂,趁机扩张势力。 汉,史称东汉 刘秀称帝后怎样完成统一的? 削平群雄,完成统一 长安 洛阳 西汉 东汉 西 东 光武帝 汉高祖 光武中兴 “祸拏(ná)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 《后汉书·桓冯列传》 社会经济凋敝、社会矛盾尖锐。 汉光武帝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巩固他的政权? 光武帝 东汉初年,光武帝面临着怎样的社会局面? 花费十年时间, 终于削平群雄,天下再归统一! 译文:祸乱相连,战争不息,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更加沉重。人们流离失所,村落成了废墟,田地荒芜。人民无不怨恨在心。 (2)治国思想:以柔道治天下 (1)目的: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局面;恢复和发展经济 刘秀巩固统治的措施: 阅读教材 P73-74,找出光武帝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完成表格。 经济 政治 民族 关系 下令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 将荒地和山林给予农民耕种,并减轻田租; 减轻刑罚,赦免囚犯;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各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初期,人口和垦田的数目有所恢复,出现了“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rěn),百姓殷富,粟斛(hú)三十,牛羊被野”的情景。 相关史事 作用: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 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含义:①衰落的汉朝重新振兴;②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③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