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陶渊明 (365-427) 又名: 字: 自号: 谥号: 潜 元亮 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 (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挚,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东晋 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开创 诗一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田园 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 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 唐 王、孟 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 时代与陶渊明 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最纷乱的时期: 19 岁, 遭遇淝水之战; 21 岁, 司马父子擅权; 35 岁, 司马暴政引起孙恩十余万农民大起义; 38 岁, 桓玄杀司马篡位自立; 40 岁,刘裕杀桓玄, 弑晋安帝, 立恭帝; 56岁, 刘裕逼恭帝禅位, 篡而代之。 时代与陶渊明 各路人马无不是打着拥主护国的旗号,干的却是打家劫舍的勾当, 真是“ 乱看惯了, 篡也看惯了”。而且身在官场之中, 更需在纷乱的政局中见风使舵, 相机而动, 委曲求全, 这对于生性洒脱崇尚自由的渊明而言, 的确是一张压抑心志的大网。 陶少年时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 时代背景 归 园 田 居 关于作品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公元406年)。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五个方面描写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jī zhuō y ì n ài fán 归园田居 fèi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归 园 田 居 适:适应,迎合。 韵:气质,本性。 羁鸟:笼中鸟。 守拙:不随波逐流,固守 节操。 荫:名词用作动词,遮盖。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缓慢的上升。 墟里:村落 虚室:空室 樊笼:比喻官场生活。 思考 ———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的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 明确: 为何而归 从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归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为何而归 思考: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什么还要去做官?二者是否矛盾? 文本赏析 爱丘山:本性质朴真实 做官:大济苍生的理想 文本赏析 2.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用比喻形象地写出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的留恋。 为何而归 羁鸟 池鱼 不自由 这两句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文本赏析 3.守拙归园田 为何而归 为什么要“守拙” 如何理解? 根本原因: 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文本赏析 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 久在樊笼里。 “尘网”“樊笼”指的是什么? 官场生活 “误”表达了作者什么情绪? 文本赏析 找出本诗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归向何处?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文本赏析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文本赏析 见 听 白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