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开学考专区 / 高三上学期 / 编号:23945102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09-23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智慧,土地,农耕,梯田,答题,答案
预览图 0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月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各题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 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固。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王祯《农书》说:“夫禹别九州,其田壤之法固多不同。”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各种地形交错分布。随着人口的增加,平原地带的土地已不能满足人 们生存的需要,于是人们开始向山地、沼泽等要地。为了有效地改造和利用这些原本不适宜耕 种的土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减少水分蒸发,防止水土流失,缓解耕作活动对生态环 境造成的破坏,智慧的中国人民发明了圩田、垛田和梯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使原本“下下地” 的江南变成了“上上地”的国家粮仓。 依山势而建的云南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伟大创举。山巅有涵 养水分的森林,山中有采光充分、自流灌溉的梯田,山下有溽潺流动的小溪。森林、村寨、梯田和 溪流“四素同构”,构成了一种完美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空间。为了保证大小不一的梯田 得到相对均衡的供水,哈尼族人民还发明了“木刻分水法”。在水沟中设置木桩,在木桩上刻出 大小不同的槽口,以实现水量合理分配。村民依“款”行事,以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稻作民族。 西汉《记胜之书》指出:“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东汉班固《汉书·货殖列传》中说:“顺 时宣气,蕃阜庶物。” 为了更好地利用季节、合理使用土地,实现生物互利作用最大化和生物互害作用最小化,寻 求多样生物之间的最佳生态关系,在有限的耕地上实现最大的产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了 轮作复种、间作套种、多熟种植等多种种植制度。 内蒙古敖汉早地农业系统是以小米为主要农作物,兼顾糜黍、荞麦、高梁、黑瓜籽、杂豆等杂粮 旱地作物,实行条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传统耕作方式的典型代表。这种耕种模式,在2020年 11月入选为“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的最佳案例,为世界减贫贡献了中国人的农耕智慧。 (摘编自柏芸《农业文化遗产中的农耕智慧》) 【高三开学摸底考试·语文第1页(共8页)】 26-L-040C青海省大通县教学研究室2026届高三开学摸底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织女不必经过专门的学习,便可以轻松操纵提花机”错误,文中说的是“织女无需掌握织造锦纹的技术”, 并没有说操纵提花机不需要经过学习。) 2.B(A项,“把本来不适宜耕种的山地、沼泽等都有效地改造为了良田沃野”绝对化,扩大了范围。C项,“历史 较桔槔更为悠久”错误,文中并没有提及桔槔最早出现于何时,无法判断其历史和翻车相比谁更悠久。D项, “今天的计算机编程便是受到提花机织花方法的启发”错误,文中说的是“提花机的织花方法类似于今天的计 算机编程”。) 3.D(材料一介绍了古代农人的农耕智慧,主要有因地制宜、顺应天时、发明多种耕作方式以合理利用土地。 A项,强调要根据地形和气候去耕种,体现了顺应天时、因地制宜的农耕智慧。B项,强调要根据不同的环境 去种植作物,休现了因地制宜的农耕智慧。C项,强调要根据土地特性来选择种子,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农耕 智慧。D项强调庄稼需要人、地、天三者共同作用,不能体现材料一中的农耕智慧。) 4①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引用取农书汜胜之书城汉书·货殖列传》等古籍,这些古籍均为农业或历史领域的 经典著作,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②丰富了论证的内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