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上册 / 第二单元 / 7 兼爱 / 编号:23947095

7《兼爱》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墨子,兼爱,天下,自起,之所,不爱
预览图 9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课件网) 品“絮叨”之美,悟“兼爱”情深 ———墨子﹒《兼爱》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两千多年前战火纷飞的画面,是否觉得似曾相识 当你们面对当代社会的冷漠现象,是否思考过解决之道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穿越时空的思想侠客--墨子。他反对一切战争,主张“兼爱”,却被孟子骂为“无父无君的禽兽”;他的文章被韩非子评为“意显语质”,被现代人认为“絮叨重复”。那么墨子的思想真如此不堪吗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兼爱》,感悟那絮叨文字背后的大爱深情。 走近作者 《墨子》其书 墨子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编成了《墨子》一书,该书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 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现存《墨子》一书,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 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典型如《非攻》。语言质朴,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 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大变革时期。在那个礼崩乐坏、王权衰败、诸侯争锋的时代,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剧烈的变革之中。广大劳动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极度渴望过上安定太平的生活。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积极的关注与思考,认为一切的灾难和邪恶都是人们不相爱带来的恶果,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坚决地维护劳动人民的生存与安危。 文题解读 《兼爱》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 所谓兼爱,其本质是要求人们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 兼爱还表现在大国不侵略小国,国与国之间无战事,和平共处。墨子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兼爱,人们只有通过“兼相爱交相利”才能达到社会安定的状态 这种理论具有反抗贵族等级观念的进步意义,但同时也带有强烈的理想色彩。 兼,本义,一手执两禾,有兼顾、一同、一并之意。 一、品“絮叨”之美 1.本文语言浅显,请同学们自行预习课文,并翻译以下重点句子。 ①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②当察乱何自起 起不相爱。 ③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 ④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 ⑥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巳矣。 ⑦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 故不孝不慈亡。 ⑧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重点句子译文: ①圣人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事务,就不得不考察乱从哪里产生。②我尝试考察过混乱从哪里产生 起因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 ③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所以损害父亲使自己得利。 ④盗贼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偷盗别人家使自己家得利。 ⑤盗贼爱他自身,不爱他人,所以抢夺他人身上东西使自己得利。⑥天下各种纷乱之事,全都在这里了。 ⑦看待弟弟、儿子和臣子像自己一样,怎么施行会不慈爱呢 因此,不孝顺不慈爱的人都没有了。 ⑧所以天下人们相亲相爱,天下就能够安定。要是相互憎恨,天下就会混乱。 文意疏通 第1段: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指君主 把……作为 ……的人 主谓之间,取独 从 兴起,产生 于是 就 代词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