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911-2025.10.10 辛 亥 革 命 纪念日 114周年 前言 114年前,辛亥革命爆发。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 今年,是辛亥革命114周年。为此,我们隆重集会,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和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目录 辛亥革命伟大历程 01 辛亥革命的意义 02 历史对我们启示 03 振兴中华,吾之责任 04 01 辛亥革命伟大历程 辛亥革命伟大历程 辛亥革命定义 辛亥革命经过 辛亥革命背景 辛亥革命结果 辛亥革命伟大历程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有的学者认为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算起,有说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定义 辛亥革命背景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瓜分中国狂潮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 。 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 辛酉政变后,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清廷政局逐渐稳定下来,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也日趋巩固。1894年甲午战争后,世界列强争先恐后地夺取侵华权益,迅速形成了瓜分中国的局势 。 辛亥革命伟大历程 中国共产党 1894年11月(光绪二十年十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规定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个纲领。 20世纪初,留日学生创办的刊物首先出现排满字样,有的刊物明确主张颠覆清政府。 1905年7月,孙文、黄兴、 陈天华等70余人在东京集会,成立中国同盟会,作为全国的革命领导中心。 虽然早在戊戌变法期间及之前,王韬、郑观应、康有为等人就先后提出过立宪,1893年,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首次要求清廷“立宪法”、“开议会”,实行立宪政治,在我国比较早的使用“宪法”一词,由此开启了中国最高法意义上的宪法理念时代。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原维新派领袖、后来的立宪派首领梁启超便曾发表《立宪法议》一文,鼓吹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伟大历程 立宪运动 辛亥革命伟大历程 辛亥革命 经过 保路运动 武昌起义 南北相持 南北议和 辛亥革命伟大历程 中国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 政治纲领是“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伟大历程 旧三民主义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1924第一次国共合作 孙中山重新阐释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核心),反帝反军阀 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 民生主义: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 。 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它民族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