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题①《轮子真奇妙》第2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主题①《轮子真奇妙》 课时 第2课 学科 综合课程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旨在以生活中常见的带轮物体(如拉杆书包、玩具汽车、自行车等)及 “轮子” 本身为核心研究对象,通过 “寻找生活带轮物体” 调查记录、“轮子由来与特征” 交流讨论、“不同形状物体滚动” 实验探究、“手工汽车设计与制作” 实践操作及成果展示、评价反思等活动,引导一年级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主动观察轮子的个数、形状、材质,思考轮子的作用与原理,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轮子的认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科学探究能力、小组合作意识、动手实践与创意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树立 “生活处处有科学” 的观念,养成严谨记录、安全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核心素养目标 价值体认:1.借观察、实验、手工活动,感知轮子的生活作用与发明价值,激发对日常事物的探究兴趣。 2.了解轮子相关古代历史与文化关联,初步体会中华文明智慧,增强传统文化认同。 责任担当:1.小组合作中主动承担任务,学习分工协作,培养团队意识。 2.遵守实验与手工安全规则,养成规范操作、对自身及他人安全负责的习惯。 问题解决:1.用 “观察 + 记录”“对比观察” 解决轮子特征、不同形状滚动差异的问题。 2.面对手工制作问题,尝试交流求助、探索改进方法,提升初步解决能力。 创意物化:1.结合轮子认知,发挥想象为手工汽车命名、设计装饰,实现创意表达。 2.按步骤完成手工汽车组装,将轮子原理转化为实物,提升动手与创意物化能力。 重点 1.通过多样活动,掌握轮子核心特征与生活实用价值。 2.在合作中掌握基础探究与实践方法,培养主动探究能力。 3.了解轮子简单历史,初步感知其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 难点 1.理解 “滚动减小摩擦力” 原理,需靠实验直观感知而非深入讲解。 2.手工操作易遇问题,需引导主动解决而非直接替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轮子真奇妙》的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情况,了解了轮子的由来和圆形轮子的好处,学会了做手工汽车。 今天这堂课, 我们继续学习《轮子真奇妙》一课,感受活动总结和知识的拓展内容。 出示课题。 叙述、思考。 通过叙述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教学主题。 讲授新课 一、活动总结1.汇报与展示(1)活动收获:说说在主题“轮子真奇妙”中你对轮子有哪些新的认识,以及轮子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我知道轮子大多是圆形的,能滚动,还能让推东西、骑车更省力;生活里的自行车、玩具车、行李箱都有轮子,有了轮子,我们出门、搬东西都方便多啦!(2)成果展示:为我们的手工汽车取名字,并向全班同学展示。彩虹小车 迷你小客汽车 2.评价与反思在“轮子真奇妙”主题探究活动 中,你有哪些收获?你的表现如何呢?请你认真地给自己评价一下,也请老师一起来参与。 “轮子真奇妙”活动 评价表 小组:动手制作小组 学生姓名:张峰 填表日期:2024.9.18评价内容自我评价老师评价对本活动充满兴趣,能主动地参与到活动 中来★★★★与其他小组成 员合作愉快,在“轮子滚动实验”中能够较好地完成 自己承担的任务★★★★★★对轮子有了更多地了解★★ ★★ 在观察事物的能力上有所提高★★★★★★能够独立地完成手工汽车的制作★★★★★★对活动 中发现的问题,能 够及时反思并改进★★★★★★在动手实践能力上有了提高★★★★★★(填表说明:★表示合格并有待努力;★★表示良好;★★★表示优秀。)拓展延伸 1.主题拓展 经过本次实践活动,我还想到了其他可以继续探究的主题: (1)小袋子大世界(2)多彩的泥塑(3)小桌子的秘密(探究桌子的形状、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