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 / 人音版(2024 主编:赵季平,杜永寿) / 八年级上册(2024) / 第二单元 银屏乐声 / 欣赏 永志不忘 / 编号:24006954

第二单元第5课时《永志不忘》教案(表格式)2025--2026年八年级上学期人音版[2024]音乐

日期:2025-10-01 科目:初中音乐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历史,音乐,旋律,理解,抗美援朝,情感
预览图 1
初中音乐
《永志不忘》教学设计 课题 《永志不忘》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音乐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永志不忘》是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的主题歌,朱海作词、王备作曲。歌曲以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 为核心,旋律 深情厚重(主歌)→ 激昂坚定(副歌) ,节奏融合 附点、切分 等设计,重现“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历史画面;歌词串联“和平假设→历史回望→青春抉择”,颂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气概,是 “音乐+历史”深度融合的家国情怀载体 ,助力学生理解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价值。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捕捉“深情叙事→激昂颂扬”的情绪递进,理解 旋律平稳/上扬、节奏规整/灵动 对“历史厚重→信念坚定”情感的塑造。艺术表现:哼唱核心段落(如“保家卫国是我的前赴后继”),用 沉稳气息(主歌)、坚定咬字(副歌) 传递情感;辨别演唱版本的情感差异,体会音乐感染力。文化理解:理解“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关联“黄继光、冰雕连”等英雄事迹,感悟 “青春抉择与家国担当” 的时代传承。4.创意实践“副歌设计“英雄冲锋”手势,或为主歌续写“英雄场景”短句(如“冰雪中屹立的身影”),用艺术形式诠释抗美援朝精神。 重点 把握“深情叙事→激昂颂扬”的情感脉络,体会音乐与抗美援朝历史的共鸣。2. 感悟歌词传递的“青春抉择与家国担当”,激发对英雄精神的崇敬。 难点 理解 旋律节奏(如附点模拟“行军步伐”) 对“历史场景与情感”的音乐化表达。2. 引导学生跨越时代,理解“志愿军青春抉择”的精神价值,产生深度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播放《为了和平》纪录片 抗美援朝战斗片段(如冲锋、坚守阵地)。提问:“这些画面让你想起哪些志愿军英雄?他们的青春选择是什么?” 3. 播放《永志不忘》歌曲,引出课题。 1. 观看片段,分享英雄故事(如黄继光、冰雕连);2. 初听歌曲,感知音乐的“厚重与坚定”。 借 历史影像 激活记忆,搭建音乐与家国情怀的情感桥梁 新课讲授 1.背景与创作:介绍“纪念抗美援朝”的创作背景,解读朱海“以词叙事”、王备“以曲传情”的风格,强调“音乐重现历史”的意义。2.整体感知: 播放全曲,引导用 动作呼应情绪(主歌:低头沉思;副歌:握拳挺立),提问:“哪段让你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哪段让你热血沸腾?” 提炼 “深情叙事→激昂颂扬” 结构。3.分段赏析: 主歌(历史回望): 播放主歌(如“如果天空永远晴朗和煦…”),分析 旋律平稳(中低音区)、节奏规整 → 营造“历史厚重感”; 引导 联想+哼唱 :“想象志愿军的‘浴血记忆’,用平缓语气哼唱,感受‘和平来之不易’。” 副歌(信念颂扬): 播放副歌(如“保家卫国是我的前赴后继”),分析 旋律上扬(高音区)、附点/切分节奏 → 凸显“坚定力量感”(附点模拟“行军步伐”); - 引导 律动+哼唱 :“强拍跺脚(模拟行军),延长‘前赴后继’尾音,体会‘青春抉择的担当’。”旋律结构: 对比主、副歌旋律走向,提问:“旋律从‘低缓’到‘高扬’,像不像‘历史→精神’的传承?”4. 歌词内涵: - 分组读歌词,提问:“‘每个青春都有选择的权利’,志愿军的选择是什么?对你有何启示?” 1. 背景与创作:倾听介绍,关联抗美援朝历史,理解“音乐载史”的意义;.2. 整体感知:随音乐做动作,分享段落感受,明确“叙事→颂扬”结构;3. 分段赏析:主歌:哼唱片段,描述“浴血场景”(如炮火、冲锋),体会历史厚重; 副歌:跺脚+哼唱,讨论“青春抉择”的家国意义; 旋律结构:对比聆听,分享“旋律传承精神”的理解;4. 歌词内涵:结合英雄事迹(如邱少云),交流“志愿军选择”的启示。 1. 背景:构建 历史+音乐 语境,辅助情感理解;整体: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