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 / 人教版(2019) /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 第4章 人与环境 / 第3节 生态工程 / 编号:24045474

生态工程 课件(共25张PPT)-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必修2

日期:2025-10-11 科目:高中生物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原理,生态,生物,工程,协调,遵循
预览图 9
高中生物 高中生物
(课件网) 第4章 第3节 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一 生态工程的概述 目 录 CONTENTS 二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三 一 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生态学规律,改变“人类能征服自然”的错误观念,旨在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问题的一门新学科———生态工程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 石油农业 实施生态工程的背景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生态工程指的是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了修复、重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 遵循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理论基础 3.目的 2.优点 1.概念 操作过程 一 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 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二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整体 循环 自生 协调 概念 在生态系统中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 理论基础 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结构与功能 二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 自生原理 有效选择并合理布设生物组分 要求措施 创造利于生物的条件 适当提高生物多样性 (3)遵循自生原理的要求措施: ①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 a.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 b.通过合理的人工设计,使得这些物种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 例如,在湿地修复过程中: 适当提高生物多样性 *这是系统或工程能否形成自组织能力的基础 ② 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 如湿地生态工程中,移除水体中富营养化沉积物和有毒物质、增加水体溶氧量 以太阳能为动力,驱动水质循环,进行生态恢复,改善水质 2 循环原理 理论基础 特点 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废物资源化,减少污染 促进物质的迁移与转化,保证各环节物质迁移顺畅,保证主要物质和元素的转化率高。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无废弃物农业 考虑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 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要协调与适应 内容 考虑环境容纳量 过度放牧的草地 灰色长城 3 协调原理 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 考虑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力 经济系统 社会 系统 自然 系统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生产成本 消费效益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非生物的因素 政策 管理 科学文化 如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 4 整体原理 ①沼气池———遵循了_____原理 ②在人工林增加植被层次———遵循了_____原理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_____原理 ④前面造林,后面砍树———违背了_____原理 ⑤草原确定载畜量,不能过度放牧———遵循_____原理 ⑥湿地破坏———违背了_____原理 ⑦减少污水排放,治理湖泊———遵循了_____原理 ⑧引入物种时考虑是否适应环境———遵循_____原理 ⑨引入水葫芦泛滥,导致多数生物死亡———违背了_____原理和_____原理 循环 自生 循环 整体 协调 自生 自生 协调 自生 协调 判断原理 基本原理应用分析 1.画出桑基鱼塘中的食物链? 2.除了生态学,还需要关注什么? (1)桑树→蚕 (2)甘蔗→人 (3)浮游植物→鱼 (4)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鱼 还需关注经济学原理,要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3.桑基鱼塘应用了生态工程的哪些基本原理? 桑基鱼塘中的生物组分通过合理布设,互利共存,实现了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形成了可以自我维持的有序的整体。 “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 的农业生产模式维持着高效的物质循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