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节 群落的主要类型 第二章 群落及演替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二 学习目标 1.构建“群落类型概念图”,树立群落具多样性的观念。探讨荒漠、草原、森林群落的特点,认同人类活动应顺应自然规律。 2.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 3.通过对群落内种间关系和生态位的讨论,认同生物的适应性还体现在彼此相互适应,形成正确的进化和适应观。 视角决定问题———以群落和种群研究为例 科学方法 种群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 群落的范围和边界如何? 群落中有多少种群?哪些种群占优势? 群落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什么位置? 群落中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群落具有怎样的时空结构? 群落的演替情况是怎样的? 边缘效应 丰富度 优势种 生态位 种间关系 空间结构 群落演替 如何区分不同的群落类型? 研究群落的核心问题 回顾: 思考 ①三江源地区森林、草原及其退化形成的荒漠在群落外貌和群落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②为什么不在退化形成的荒漠上植树造林呢? 问题探讨 新疆 北部 针叶林 福建 武夷山 常绿阔叶林 部分物种名录 新疆五针松、新疆冷杉、新疆云杉 部分物种名录 米槠、木荷、狗脊、芒萁 群落外貌和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主要依据 问题探讨 荒漠生物群落 森林生物群落 草原生物群落 沼泽生物群落 淡水生物群落 海洋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 水生生物群落 人工生物群落 自然生物群落 陆地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 一. 分布:极度干旱区,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 群落外貌:沙砾裸露,植被极度稀疏。 物种组成: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 荒漠生物群落 仙人掌 肉质茎 针状叶 气孔只在晚上开放 骆驼刺 植株矮小 根系发达 角质鳞片 蛋壳坚硬 昼伏夜出 以固态尿酸盐排泄废物 一. 荒漠生物群落 {93296810-A885-4BE3-A3E7-6D5BEEA58F35}生物种类 形态结构或生理特征 功能 植物 仙人掌 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气孔在夜晚才开放。 减少蒸腾作用。 骆驼刺 植株几厘米高,但根可长达15 m。 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动物 爬行类 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蛋壳坚硬;变温;某些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 减少水分蒸发;保护胚胎;减少水分丢失。 啮齿类 有些是夜行性动物,昼伏夜出。 保持水分。 一. 荒漠生物群落 荒漠中有些植物为了减少蒸腾作用,保持水分,气孔白天关闭,夜晚开放,这又如何进行光合作用呢? 思考 夜间气孔开放,吸收大量CO2,以苹果酸的形式贮存;白天气孔关闭,苹果酸放出CO2用于光合作用。 正常途径 景天酸代谢 一. 荒漠生物群落 {93296810-A885-4BE3-A3E7-6D5BEEA58F35}群落类型 分布 群落外貌 物种组成 草原生物群落 半干旱区 草本植物像地毯般铺向天边。 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森林生物群落 湿润区 树木繁茂,树冠遮天蔽日。 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二. 草原/森林生物群落 {93296810-A885-4BE3-A3E7-6D5BEEA58F35}群落类型 生物种类 形态结构或生理特征 共同特点 草原生物群落 植物 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 草原生物具有一定的耐旱的特性。 动物 大都能够挖洞或快速奔跑。 森林生物群落 植物 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垂直结构明显。 森林生物具有适应湿润的特性。 动物 树栖和攀缘动物特别多。 二. 草原/森林生物群落 讨论1.在荒漠群落中生活的生物,具有哪些适应群落环境的共同特征?在草原群落中生活的生物又有哪些适应群落环境的共同特征呢? 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思考·讨论 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例如:植物的叶不发达,以减少蒸腾作用;根发达,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动物皮肤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大多数动物是夜行性的,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