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 高考专区 / 教材梳理(一轮) / 综合 / 编号:24123032

专题01 中国古代史 《纲要》 《选必》主干知识整合

日期:2025-10-15 科目:高中历史 类型:素材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文化,农业,政治制度,战国,华夏,西周
预览图 4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中国古代史部分)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时期 中外历史纲要 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化交流与传播 先秦 远古 | | 西周 一、中华文明起源 1.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渔猎采集、群居生活、学会用火 代表:元谋人、北京人 2.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以前进入) 磨制石器、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文化遗存: ①早期: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彩陶、粟)、大汶口文化 长江中下游:河姆渡文化(水稻、养蚕缫丝) ②晚期: 黄河流域:龙山文化(蛋壳黑陶) 长江中下游:良渚文化(玉器、祭坛、神庙) 辽河上游:红山文化(玉器、祭坛、神庙) 3.文明萌芽———三皇五帝时代 炎黄被后世尊为华夏族的始祖 禅让制 “万邦时代” 阶级阶层分化比较明显,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二、早期国家的文明发展 1.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 阳城 ①王位世袭制 ②文化遗存———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2.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 殷 ①政治制度:内外服制 ②文化:甲骨文、青铜器 ②文化遗存———殷墟 3.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镐京 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③礼乐制: 特征: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相结合 4.商周经济:①井田制 ②农业工具:木、石、骨、蚌,青铜工具极少 ③手工业:青铜铸造 1.先秦政治制度 ①夏:世袭制 ②商:内外服制 ③西周:分封制、宗法制 ④商周政体中,君主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有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权力有制约作用。 2.选官制度: 西周至春秋:世官制 3.德治与法治 西周: 周公提出“敬天保民” 并制作礼乐制度 食物的采集者 ———食物的生产者 1.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①农业:黄河中下游:粟 长江中下游:水稻 ②畜牧业: 河姆渡居民已经饲养猪、狗 “华夏第一村”———兴隆洼遗址 2.手工业工具 ①约3万年前山顶洞人骨针缝制兽皮 ②新石器晚期: 陶纺轮纺线、陶器坯车制坯 3.农业 商、西周:君主和贵族掌握土地, 农夫集体耕作 4.商业 ①商朝:贝币、商人、“工商食官” ②《周礼》:借贷纠纷 ③商周:契约 5.居住 ①原始社会末期:集镇 ②商:城市初具规模 ③周:营建城市形成制度 中华文化发展历程 1.多元起源 2.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多元一体 源远流长 兼容并蓄 3.教育 “学在官府” 4.大约从夏朝开始,中国进入青铜时代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贵族政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政权与放权相结合的的“家国同构”结构;世卿世禄选官 ②地方分权:从内外服到分封制,尚未建立绝对的中权权威。 ③等级森严 ④神权色彩:神权与王权结合,具有神权色彩。 ⑤稳定延续 东周| | 春秋战国 1.列国纷争 ①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②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③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2.华夏认同: 春秋时期,中原各族自称“华夏” 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3.经济发展:①农业:铁农具、牛耕、水利工程 ②手工业:分工细密 ③工商业: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 4.变法运动: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 商鞅变法———前356年 政治:行县制、民间实行什伍连坐 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 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5.百家争鸣 春秋儒孔子道老子 战国儒孟子、荀子墨墨子道庄子法韩非子 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还深刻影响后世中华思想文化。 1.政治制度: 战国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P3 2.变法 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商鞅变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