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 高考专区 / 教材梳理(一轮) / 综合 / 编号:24123046

专题02 中国近代史 《纲要》 《选必》主干知识整合

日期:2025-10-15 科目:高中历史 类型:素材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中国,鸦片战争,西医,发展,影响,近代
预览图 4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主干知识整合(中国现代史部分) 旧民主义革命(1840—1919) 一、两次鸦片战争 1840-1860 中外历史纲要 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化交流与传播 1、19C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P96 (1)世界:资本主义为断发展 ①英、法、美:资生产方式逐渐占主导。 ②英国:生产力增长,掌握资霸权。 ③法国:从越南打开入侵亚洲的缺口。 ④俄国:侵入中国东和新疆。 ⑤美国:积极参与侵华活动。 (2)中国:仍停留中封建社会 ①政治: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 ②经济: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 ③军事:作战能力低下,武器落后 ④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 鸦片战争 P97 (1)虎门销烟:1839年 (2)经过:1840.6--1842.8 (3)结果: 签订《南京条约》《虎门条约》《黄埔条约》 (4)影响: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①根本: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历史遗留:未能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 ③直接:修约遭拒。 (2)过程:①1856年,英法发动战争 ②1858年,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 ③1860年,英法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3)影响: ①中国独立、领土、主权完整遭受严重侵犯。 ②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开眼看世界 P99 (1)代表:①林则徐:在广州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 ②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③徐继畬:撰成《瀛寰志略》一书, 系统介绍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2)影响: 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1、货币的演进 P87 晚清时,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2、关税的演变 P94 (1)鸦片战争前,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 (2)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3)《南京条约》开了协定关税的恶例。 (4)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进一步强化协定关税权,中国失去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 (5)掌管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P62 (1)时间:鸦片战争后 (2)城市:中国沿海上海、天津、广州等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 (3)影响: ①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大量乡村人口进城。 ②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 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P83-84 (1)背景 ①近代以来,西医以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取得很大成就。 ②17世纪,英国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 ③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手工磨制的显微镜,对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 ④19世纪,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探索各种药物的功能和作用,创立了实验药理学。 (2)概况 ①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 ②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 ③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等西医成就陆续被引入中国。 (3)意义 ①西医院校建立,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 ②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③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p4 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P9 西学的传播渠道大大增加 ①19世纪中叶,随着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②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如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P40 (1)背景 ①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需要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②19世纪中叶后,清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