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2025.9 课题 《不让溺水悲剧发生》《“119”的警示》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2 内容分析 一、文本位置《不让溺水悲剧发生》和《“119”的警示》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第13课第二课时内容。本单元聚焦公共生活中的文明素养、互助精神、规则意识与安全常识,是培养学生公共生活能力的核心单元。此课时聚焦安全这一关键主题,承接前文对公共生活秩序的强调,进一步细化安全知识与技能,为学生构建完整的公共生活安全认知体系,对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守护自身与他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二、内容分析(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公共生活”相关要求编写,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公共生活的特点,掌握参与公共生活的基本素养与能力。单元以“公共生活靠大家”为主题,通过“文明素养———互助行为———规则意识———安全保障”的逻辑链条,层层递进地培养学生的公共责任感:从懂得公共场所言行文明,到主动关心帮助他人,再到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最终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形成完整的公共生活能力培养体系。教材采用“生活场景+活动体验+案例分析”的编写方式,结合学生熟悉的学校、社区、交通等场景,通过续编故事、观察调查、讨论分享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公共生活的运行逻辑,逐步养成适应公共生活的行为习惯。(二)每课内容分析本单元以“公共生活靠大家”为核心,围绕“文明素养———互助行为———规则意识———安全保障”的逻辑主线,通过4课内容构建完整的公共生活认知与行为体系:第10课《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聚焦认知公共空间,引导学生识别公共场所、理解公共设施的作用与保护意义,明确不同场景的文明秩序;第11课《我们都是热心人》侧重践行公共美德,以身边互助案例、雷锋精神及志愿者活动为载体,教会学生在尊重他人意愿的前提下主动助人;第12课《生活离不开规则》强化公共行为约束,从游戏规则延伸到生活规则,帮助学生理解规则的价值并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第13课《安全记心上》筑牢公共安全底线,覆盖居家、出行、防溺水、消防等安全领域,传授安全常识与应急技能,确保学生安全参与公共生活。(三)课时内容分析:《安全记心上》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中的最后一课,本课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能辨识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学会应对突发危险,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保障自身生命安全。《不让溺水悲剧发生》作为第二课时的第一板块,通过分享玩水快乐经历、呈现溺水事故案例、分析溺水原因等,让学生认识到溺水的危险性;再通过总结防溺水小妙招、辨析玩水安全隐患,引导学生掌握避免溺水的措施和方法,提高防溺水意识。《“119”的警示》是第二课时的第二板块,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火灾隐患并思考消除方法,再学习火灾自救和求救技巧,如正确拨打119、火场逃生方法等,最后通过制订逃生方案,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增强防火和应对火灾的能力。(四)关系建构:横向:与本单元其他课时紧密衔接。前三课的文明、互助、规则是本课安全的前提(如不闯红灯既是规则要求,也是安全保障);本课则是对规则的安全延伸,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最终是为了保障自身与他人安全。同时,本课时的防溺水和防火知识,也补充了公共生活中安全方面的具体内容,共同完善学生对公共生活的认知;纵向:从低年段到中年段,学生安全知识的学习从基础的居家、校园安全逐步拓展到公共生活中的出行、防溺水、防火等更复杂的安全领域。此课时在低年段安全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