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二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2025.09 课题 这是我们班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1 内容分析 一.内容分析:《这是我们班》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第一课。本课通过班级生活体验与班级故事,引导学生初步树立班级的集体生活理念,萌发集体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单元内关系建构本单元四课如下图所示,从逻辑上看前三课的核心是从集体感到集体规则再到集体责任,彼此是一种递进关系。最后一课则是本单元的整合课,也是总结课。它通过一个活动,将学生对班级的认识、感情及责任和义务统一体现出来,让学生在综合实践中巩固和深化前面的内容。单元间关系建构如果说第一单元是关注学生个体内在精神的成长,并通过共有的节假日实现文化意义的认同,本册则从第二单元开始引导学生逐渐进入公共生活空间,班级就是学生最熟悉的准公共空间。应该说经过一年的班级生活后,学生对这一准公共空间已经略为熟悉,但这种熟悉是对作为日常活动场所的物理空间的熟悉,而非对作为社会空间的熟悉。第二单元的成长点就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班级的社会空间意义:从集体感到规则意识,再到集体责任。本单元内容和形式多样,教师可灵活整合自己学校和班级的教育活动。四.资源拓展相关视频资料 课标分析 第五课《这是我们班》依据《课程标准》“愉快、积极的生活”中的第1条“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以及“负责任、有爱心生活”中的第9条“喜欢集体生活,爱护班级荣誉”而编写。第六课《班级生活有规则》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有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班级的公共生活。《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初步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而和谐的集体生活离不开班级规则,班规就是班级成员共同承诺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只有自觉遵守班规才能更好地融入集体,才能让每个班级成员感受集体的和谐和美好。这也是学生道德成长中必须具备的道德素养之一。第七课《我是班级值日生》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中的第9条“喜欢集体生活,爱护班级荣誉”而编写。第八课《我为班级作贡献》根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中的第9条“喜欢集体生活,爱护班级荣誉”,“愉快、积极的生活”中的第6条“在成人帮助下能定出自己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以及“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中的第5条“能积极地出主意、想办法来扩展游戏或活动”而设计。 学情分析 已知未知突破措施知识经验学生对班级的事务有初步的了解,知道班级生活是由方方面面组成的。学生对班级事务的认识较为片面、单一,缺乏综合、深入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班级生活,如平时留心观察、同学间互评、与其他班对比等,从而唤起学生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学会关心班级。生活经验 学生集体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正在萌发,他们喜欢过集体生活。学生集体意识还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教师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结交好朋友、跳集体舞等形式引导学生提升道德认识,进一步培养爱集体、爱老师、爱同学的情感。策略经验学生在生活中有与人交往的兴趣,愿意与其他人交朋友。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有着自主探究的习惯。学生对集体的意识还比较淡薄,没有形成集体观念,只愿意与自己较好的同学保持联系。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学生思考事件背后的努力与付出,树立积极正确的集体价值观念,形成正确的荣誉观。 学习目标 1.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分享交流了解班级的日常活动,知晓集体活动的快乐。2.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分享交流、自身实践知道班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