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中册 / 第四单元 / 13 / 13.2 *致大海 / 编号:24127136

《致大海》课件(共3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10-21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自由,大海,诗人,诗歌,情感,普希金
预览图 12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课件网) 普希金 再见吧,自由的元素!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致大海 01 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歌中描绘大海的意象与抒情语言,理解其象征意义,提升诗歌语言的鉴赏与运用能力。 02 03 04 分析“大海”的多重象征内涵,理解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及对现实的反抗,发展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感受诗歌雄浑壮阔的意境美和强烈的情感张力,体会浪漫主义诗歌的艺术特色,提升诗歌审美鉴赏能力。 理解普希金作为俄国文学巨匠的精神追求,认识19世纪欧洲的社会文化背景,增强对自由精神的珍视与理解。 素养目标 同学们,当你站在海边,听着浪涛拍岸,会想到什么?是自由的呼唤,还是生命的力量?今天我们学习普希金的《致大海》,看这位“俄罗斯文学之父”如何将汹涌的海浪化作心灵的呐喊,用诗意的语言诉说对自由的向往与对命运的沉思。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片蓝色的诗境。 新课导入 文学常识 Part 01 WEN XUE CHANG SHI 再见吧,自由的元素!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之一,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他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思想深刻,开创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代表作有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叙事诗《青铜骑士》、抒情诗《致大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 作者介绍 《致大海》写于1824年夏天,当时普希金因反对沙皇专制统治、参与革命活动而被流放。他在南方的敖德萨生活了一年多,期间与大海朝夕相处,大海成为他精神自由的象征。然而,由于继续发表具有反抗精神的诗作,他再次被流放至北方的米哈伊洛夫斯克庄园。在离开敖德萨时,面对浩瀚的大海,普希金满怀离别之情与对自由的渴望,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抒情诗。 写作背景 浪漫主义文学 拿破仑与拜伦 19世纪初兴起于欧洲的一种文学思潮,强调个人情感、自然崇拜和对自由的追求。普希金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诗中提到的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一度称帝,后被流放;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因反对英国政府而流亡海外,最终为希腊独立而战死。两人都是自由与反抗精神的象征。 知识链接 文体知识 1 2 意象丰富:借助自然景物(如大海、峭壁)等意象来传达思想。 情感真挚:直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3 4 结构自由:不拘泥于固定格式,常采用自由分节的方式。 语言优美:讲究节奏、韵律,富有音乐美。 《致大海》是一首抒情诗。抒情诗以表达诗人内心情感为主,常通过自然景物、历史人物或生活片段来寄托情感。其特点包括: 整体感知 Part 02 ZHENG TI GAN ZHI 《致大海》中的“致”是“写给”的意思,“大海”是诗人倾诉的对象。题目简洁而富有诗意,直接点明了诗歌的抒情对象和主题。诗人将大海拟人化,视其为“自由的元素”“友人”,通过与大海的告别,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题目不仅揭示了诗歌的情感主线,也奠定了全诗浪漫而深沉的基调。 题目解读 诗人与大海告别。 内容划分 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13) 第三部分(14-15) 诗人面对大海引发的联想。 诗人誓言绝不忘记大海,要为自由奋斗不息。 3-7:写大海的自由奔放和无坚不摧的力量,表达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8-13:热情赞颂拿破仑和拜伦为自由民主奋斗的精神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