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中册 / 古诗词诵读 / 书愤 / 编号:24127207

古诗词诵读《书愤》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10-21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陆游,铁马,诗人,楼船,夜雪,瓜洲
预览图 12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课件网) 陆游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辛弃疾《永遇乐》 --屈原《离骚》 爱国主义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为国投江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慷慨就义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岳飞精忠报国 《示儿》(85岁)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8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诉衷情》(70岁)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的爱国之情 了解陆游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绍兴)人。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生逢两宋之交,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一生都在坚持抗金主张,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打击,但一直坚持自己的恢复中原的志向,至死不忘复国大业。现存诗作9300多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作品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发展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对后世文坛影响深远。 作者生平 年少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行书。 陆游虽然出身于一个官僚地主家庭,但是他的父亲陆宰是有名的爱国志士,被罢官后去了东阳投靠当时的民间抗金团体,陆游6岁到9岁便是在山寨度过,这三年草寇生涯,陆游从小习得一身好武艺。 作者生平 短暂的军旅生活 48岁这一年,陆游终于来到南郑抗金前线,这是陆游一生最引以为傲的一段时期,这是他期待了一辈子梦想落地的地方,他终于来到边关,匹马戍梁州。在南郑不久,张炎被撤回,陆游也被撤回四川,细雨骑驴入剑门,战马出征的梦想就此破灭。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2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解 题 写,抒发 愤懑 所书何事 因何而愤 如何抒愤 满江红·写怀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所愤之事: “世事艰”,为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事业屡遭打击而“愤”。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理解诗意 思考1:颔联写了两次战斗,是哪两次? 一次是在瓜州渡击退金兵的进犯;一次是大散观失而复得。 思考2:诗人写两次战斗是要表明什么?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理解诗意 颔 联 楼船 夜雪 瓜洲渡 铁马 秋风 大散关 紧张的战争氛围 险要的军事据点 酷烈的战争坏境 组成了两幅气势宏大的战争场面。 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 “书”:两次正面抗金之役(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理解诗意 列锦:全句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构成了生动可感的画面,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 颔联既是叙事又是写景,这两句写景的句子有什么特点?(艺术手法) 颔联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