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 / 必修 上册 / 第一单元 / 3 / 本课综合与测试 / 编号:24128634

3《百合花》与《哦,香雪》联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21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青春,百合花,通讯员,哦,香雪,人物,价值
预览图 1
高中语文
《百合花》与《哦,香雪》联读教学设计 课 题:时代镜像中的青春芳华———《百合花》与《哦,香雪》联读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教学目标 语言与思维:梳理小说情节,抓住典型细节(如“百合花被子”、“铅笔盒”),分析小通讯员、新媳妇、香雪等人物形象,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作用。 审美与鉴赏:对比两篇小说清新、诗意的风格,感受《百合花》的含蓄隽永与《哦,香雪》的明净纯真,体会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青春之美。 文化与价值:探究战争年代与改革开放初期,不同时代背景下青春价值追求的异同,理解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的关联,思考青春价值的永恒性与时代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细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百合花”与“铅笔盒”的象征意义。 难点:辩证地理解两篇作品中“青春价值”的时代内涵与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熟读两篇小说,完成人物形象梳理表。 多媒体课件,包含相关图片(战争场景、老式火车、台儿沟想象图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品读·青春的模样 (一) 情境导入,引发共情 (5分钟) 播放不同年代的青春影像(如抗战青年、80年代大学生、当代青年),并提问:影像中的他们,青春各有怎样的色彩?他们的渴望与追求是什么?引出课题:今天,让我们通过《百合花》和《哦,香雪》,走进两个特殊的时代,看看那时的青年如何绽放他们的芳华。 (二) 任务一:梳理情节,初识人物 (15分钟) 快速回顾: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两篇小说各自的主要情节。 填写表格:学生分享课前完成的“人物形象梳理表”,教师引导完善。 篇目 主要人物 身份/背景 核心事件 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细节 《百合花》 小通讯员 年轻的解放军战士 护送“我”、借被子、牺牲 枪筒里的树枝野花、两次给“我”开饭、肩膀处的破洞 新媳妇 普通的农村妇女 借被子、为小通讯员擦拭身子、缝补破洞 第一次不肯借被子、庄严虔诚地为通讯员擦拭、铺盖百合花被子 《哦,香雪》 香雪 台儿沟的农村少女 看火车、用鸡蛋换铅笔盒、夜归 看火车时的专注、勇敢踏上火车、夜归路上的心理活动 (三) 任务二:聚焦细节,深析形象 (20分钟) 【小组合作探究】 组别A:解读《百合花》的“青春” 问题1:小通讯员身上的哪些细节体现了他“青春”的特质?(腼腆、爱美、纯朴、责任感) 问题2:新媳妇对小通讯员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从“不借”到“献出”,这一转变说明了什么?(从隔阂到理解、崇敬,展现了普通人民对战士最真挚、最纯洁的情感。) 组别B:解读《哦,香雪》的“青春” 问题1:“铅笔盒”对香雪而言意味着什么?(不仅是实物,更是知识、文明和尊严的象征。) 问题2:香雪夜归路上的“怕”与“不怕”体现了她怎样的内心世界?(有少女的恐惧,但更有追求梦想的坚定和勇敢。)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关注核心意象。 《百合花》:“百合花”被子象征着小通讯员和新媳妇身上那份纯洁、高尚、美好的人性,是“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哦,香雪》:“铅笔盒”是推动情节的关键,也是香雪精神追求的物化,象征着封闭山村对现代文明的渴望。 第二课时:对比·青春的价值 (四) 任务三:对比联读,探究价值 (20分钟) 【班级研讨】 时代背景对比: 《百合花》发生在_____年代,主题与_____紧密相连。 《哦,香雪》发生在_____初期,主题与_____紧密相连。 (答案:战争/革命与牺牲;改革开放/个人梦想与现代化) 青春追求的异同: 相同点:两篇作品中的青年都展现了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答案:纯真、善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内心的执着等) 不同点:小通讯员的青春价值主要体现在_____,而香雪的青春价值主要体现在_____。 (答案:为集体和革命事业牺牲小我;对个人知识、尊严和现代文明的追求。) 深层探讨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