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三上习作《我来编童话》教学设计 【教学解读】 本单元习作要求学生试着编童话,写童话,与本单元课文联系紧密,体现了阅读与习作之间的相辅相成。 教材第1部分,提出了编童话的习作任务,并呈现了“西红柿、茄子”“夏天”“菜园”等3组词语,分别提示角色、时间、地点。其中,提示角色的词语成对出现,容易引发联想,且这些角色分别指向蔬菜、动物、文具,贴近学生的生活,也符合童话故事中万物都可以像人一样活动和思考的特点。这些表示角色与时间、地点的词语可以很自然地横向匹配,符合自然规律、生活常态,便于学生展开想象,产生习作兴趣。 教材第2部分,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第1组问题针对故事角色的选择,提示学生可以是教材提供的角色,也可以添加自己喜欢的其他角色,给出了较大的选择空间。第 2、3 组问题提示学生要进一步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故事中的角色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3个角度的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梳理故事的思路,并展开更丰富的想象。 教材第3部分,提出了给故事加题目和自读修改的要求。给童话故事加题目,是本套教材首次提出此类习作要求,为学生从段的练习走向篇章的练习奠定基础。自读修改,重在落实第3单元语文园地中提出的 “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的要求,让学生尝试实践“改正、增补、删除”这 3 种修改符号的运用,初步形成修改习作的意识。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教材提示的内容,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故事,并给习作加题目。 2.能尝试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自主修改习作,初步形成修改习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借助教材提示的内容,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活动一 重温童话故事,发现故事元素 课前,布置学生完成“童话阅读记录单”,根据第3、4单元的课文,填写好“角色、时间、地点”等故事基本信息。 课始,组织学生借助“童话阅读记录单”聊一聊第3、4单元课文童话中的有趣内容,感受童话的神奇和美妙。 交流后引导小结:这些童话故事虽然内容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有独特的角色,都有特定的时间,都有特定的地点,都发生了奇妙的事情。 揭示习作任务:这次习作,我们要尝试自己来编童话、写童话,创造一个我们自己的童话世界。 ◎打开习作思路,一句话说故事 1.呈现教材提供的词串,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 交流明确: 纵向看,词串中的第一列都是角色,第二列都是时间,第三列都是地点。 横向看,每一条晾衣架上的词串,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构成了一个故事的情境。 2.依托教材提供的词串,用“一句话”说童话故事 以“西红柿、茄子、夏天、菜园”为例: 先引导学生根据这几个词语想象画面:夏天的菜园是什么样子的?菜园里的西红柿和茄子长得怎样?夏天的天气有什么特点?西红柿和茄子可能会遭遇什么? 之后让学生用一句话说童话故事,如果有困难,可以参考下面的示例。 示例1:西红柿和茄子是一对好朋友,在夏天的菜园里,他们互帮互助,共同面对烈日和暴风雨的考验。 示例2:夏天的菜园里,西红柿和茄子长得特别好,他们在比谁更美,蝴蝶、蜻蜓、蜜蜂都来看热闹,最后菜园主人做出了公正的裁判。 示例3:夏天的菜园里,西红柿和茄子商量着举行一场派对,丝瓜、黄瓜、蜻蜓、蝴蝶……都来参加,菜园变成了乐园。 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打开思路,根据另外两组词串,用一句话说童话故事。 3.自主设计词串,用一句话说童话故事。 可以参考使用教材提供的词串,也可以自己重新设计一组词串,用一句话构思童话故事。 ◎重温单元课文,提取“三件法宝” 1.借助“梳理与交流”,了解童话特点。 一句话构思的童话故事,还不是真正的童话故事。怎样才能把童话故事写具体,写得生动有趣呢?我们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