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 / 苏教版(2024) / 八年级上册(2024) / 第5单元 人体生理与健康 / 第15章 泌尿系统 / 第1节 肾脏与尿液形成 / 编号:24166514

【核心素养】5.15.1 肾脏与尿液形成 学案--苏教版(2024)生物八上(含答案)

日期:2025-10-23 科目:初中生物 类型:学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尿液,形成,肾脏,原尿,肾小球,通过
预览图 2
初中生物 初中生物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通过观察肾脏结构与尿液形成过程,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如肾单位的结构决定其过滤和重吸收功能),知晓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肾小球过滤、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差异,培养对比、归纳的科学思维,能解释“喝多水尿多、出汗多尿少”等生活现象。 探究实践:通过参与“模拟肾单位过滤”实验(用漏斗、滤纸、泥沙水模拟),提升动手操作与观察记录能力,学会从实验现象推导生理过程。 态度责任:通过了解肾脏疾病的成因与预防方法,树立“保护肾脏、健康生活”的责任意识,养成适量饮水、不憋尿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 通过观察肾单位结构模型和尿液形成动态视频,理解尿液形成中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学习难点 通过对比分析过滤液(原尿)与尿液的成分差异,突破对肾小球过滤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物质选择性的理解。 【课前预习】 1. _____是形成尿液的核心器官,其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每个肾脏含80万~100万个肾单位。 2. 肾单位包括_____和_____。肾小体由_____(毛细血管球,一端连入球小动脉、一端连出球小动脉)和_____(内外两层上皮细胞,中间形成囊腔,内层包裹肾小球)组成;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环绕在细长曲折的_____周围,这种结构为尿液形成提供基础。 3. 尿液形成两大关键过程:第一步是_____与_____的_____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_____和大分子_____外,水、葡萄糖、无机盐、尿素等小分子物质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进入_____形成_____;第二步是_____的_____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_____、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余的尿素、少量水和无机盐最终形成_____(原尿每日约180L,尿液每日仅1.5~2L,体现_____的选择性)。 4. 排尿的生理意义:不仅能排出体内代谢_____(如尿素),还能调节体内___和_____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5. 正常尿液中不应含_____、_____,_____检查可辅助诊断疾病;肾脏严重病变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救治方式包括_____和_____;日常保护肾脏需做到适量_____(每日1500~2000ml)、不_____、少吃高___高___食物、避免滥用伤肾药物(如部分抗生素)。 【课中研学】 通过观察,我们看到了肾脏的哪些结构? 识别内容 外形 颜色 手感 气味 结果记录 1.分小组研读素材,比较血浆、原尿和尿液中各种成分的差异,讨论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2.尝试绘制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一、理解题 1.当血液流经人体某器官后,尿素含量明显减少。该器官是(  )。 A.心脏 B.肺 C.肾脏 D.小肠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肾脏的皮质中血管较少,髓质中血管丰富。(  ) (2)一般来说,健康人的原尿中没有葡萄糖,而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 二、应用题 1.健康人的尿液一般是淡黄色、透明、无杂质的。如果我们发现尿液呈现红色、乳白色等,就要及时就医,查明原因。结合已学知识,尝试推测导致尿液颜色变化的原因。 2.正常人体的血液、原尿和尿液的成分有一定差异。尝试用“有”或“无”将下表填写完整。 成分 血液 原尿 尿液 血细胞 有 蛋白质 有 葡萄糖 无 无机盐 尿素 有 水 ………………………………………………………………………………………………………………….. …………………………………………………………………………………………………………………..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肾脏;肾单位。 2.肾小体;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3.肾小球;肾小囊;滤过;血细胞;蛋白质;肾小囊;原尿;肾小管;重吸收;葡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