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 / 苏教版(2024) / 三年级上册(2024) / 第四单元 空气的性质 / 13 吹气球 / 编号:24179207

【教学评一体化】4.13《吹气球》单元整体设计+课时教案

日期:2025-10-23 科目:小学科学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气球,实验,空气,占据,现象,解释
预览图 0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1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吹气球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空气的性质”的第一课,围绕“瓶中气球吹不大”的现象展开探究。通过对比直接吹气球和瓶中吹气球的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再通过类比、验证实验及后续对空气其他性质(如形状、可压缩性)的延伸,帮助学生构建对空气性质的系统认知,为后续学习空气的应用等内容奠定基础。 2.学习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空气有直观感知,但对空气“占据空间”等抽象性质缺乏科学认识。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验,具备初步的观察和推理能力,但逻辑思维仍在发展中,需要通过直观实验、类比等方式帮助理解抽象概念。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知道空气像固体、液体一样占据空间,且没有确定形状、容易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还具有弹性。 科学思维:能通过对比实验现象推理瓶中气球吹不大的原因,并类比固体、液体占据空间的例子解释相关现象,培养类比推理能力。 探究实践:能规范进行“瓶中吹气球”“漏斗倒水”“杯底纸巾不湿”实验并观察描述现象,还能设计实施验证空气占据空间及探究其形状、可压缩性的实验。 态度责任:对探究空气性质的实验充满兴趣,乐于与同学交流实验发现和想法,同时体会科学实验“猜想-验证”的严谨性,培养科学探究态度。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了解空气没有确定的形状且容易被压缩。 难点:推理并解释“瓶中气球吹不大”的原因,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抽象概念。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维度评价要点优秀(5分)良好(3-4分)需改进(1-2分)评价结果 知识掌握 理解空气占据空间、可压缩性等性质能准确说出瓶中气球吹不大的原因(空气占据空间),并解释空气可压缩及弹性原理基本理解空气占据空间,但对气压平衡或可压缩性解释不完整无法解释瓶中气球吹不大的原因,对空气性质概念模糊 实验操作 规范完成“吹气球”“注射器压缩空气”等实验,操作有序实验步骤正确,能独立完成气球套瓶口、注射器推拉等操作,现象记录清晰实验操作基本正确,但需提示步骤(如气球套瓶口不紧密),现象记录较简单实验操作混乱,无法独立完成关键步骤(如无法将气球套紧瓶口) 现象解释 能用类比法(如“粉笔占据盒子空间”)解释实验现象能准确类比“空气占据瓶内空间”,并联系生活实例(如“水杯装水后排空空气”)能说出“空气占据空间”,但类比不恰当或未结合实例无法用类比或科学原理解释实验现象 创新应用 设计让瓶中气球变大的方法(如瓶底打孔),并验证合理性能独立设计“瓶底打孔”“瓶口漏气”等方法,且实验验证成功能提出让气球变大的方法(如“用力吹气”),但未考虑瓶内空气排出问题无法想出让气球变大的方法,或方法明显不合理(如“换更大的瓶子”未说明原理) 课堂参与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动手实验,主动分享发现主动操作实验,积极发言解释现象,帮助小组解决问题(如提醒“瓶内空气需排出”)参与实验和讨论,但发言较少或依赖他人提示不参与实验,讨论时不发言或走神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吹气球的“小难题”教师活动1 1.准备材料:未充气的气球(每人1个)、带橡胶塞的透明塑料瓶(瓶身无孔,瓶口大小与气球口匹配,每组1个),先展示“吹气球”游戏:“同学们,咱们先来玩个熟悉的游戏———吹气球!大家试试用最快速度把手里的气球吹大,看看谁吹的气球最圆!” 2.待学生完成后,举起带塞子的塑料瓶:“现在挑战升级!谁能把气球塞进这个瓶子里,再隔着瓶子把气球吹大?”邀请2-3名学生上台尝试,教师在旁观察并引导其他学生关注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