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2欧姆定律 教材知识梳理课时练习 班级: 姓名: 知识点 欧姆定律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① ,跟导体的电阻成② . 公式:,其中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单位为A,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为③ ,R表示导体的电阻,单位为④ . 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参考答案 ①正比 ②反比 ③V ④Ω ⑤U=IR 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 1.由欧姆定律变形可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电阻大小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电阻大小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C.导体电阻大小由它两端电压和通过电流决定 D.导体电阻大小等于它两端电压与通过电流的比值 2.他,证明了导体电阻与长度和横截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发现并提出了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表达式;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他的名字被命名为电阻的单位。这位物理学家是( ) A.欧姆 B.焦耳 C.安培 D.瓦特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丝的阻值保持不变且其阻值,开关闭合后,、两端的电压分别为、,通过、的电流分别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 D. 4.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压表的示数为伏,表示数为安,表的示数为安,表的示数为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为伏 B.的阻值是的倍 C.的阻值是的倍 D.通过的电流为安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都是电压表时,两电压表的示数之比为U甲∶U乙=4∶3,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都换为电流表时,则两电流表的示数之比I甲∶I乙为( ) A.2∶1 B.3∶1 C.1∶4 D.1∶3 6.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电源电压恒为,实验准备了阻值分别为、、的电阻,当将的电阻接入R所在位置时,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再分别用、20Ω的电阻替换的电阻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R两端的电压 B.更换定值电阻时,开关可以不断开 C.用的电阻替换电阻时,滑片位置不动,电压表的示数小于 D.用的电阻代替电阻实验时,为达到实验目的应调节滑片向右移动 7.如图所示是灯泡L与电阻R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阻R的电阻是10Ω B.灯泡L的阻值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C.若L与R串联在5V的电源上使用时,则电路中的电流为0.4A D.若L与R并联在电源上使用时,通过干路的电流是0.6A,则此时电源电压为2V 8.如图是电阻甲和乙的图像,小菲对图像信息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将甲和乙串联,若电流为0.3A,则它们两端的电压为3V B.将甲和乙并联,若电压为1V,则它们的干路电流为0.6A C.当甲两端电压为0.5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3A D.当乙两端电压为1V,其电阻值为5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9.一个导体两端加4V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强度为0.8A,当把它两端电压变为8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 ,它的电阻为 ,当它两端的电压为0V时,它的电阻为 。 10.图甲所示电路的电源电压为3V,闭合开关后,两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则电路的总电阻为 ;断开开关后,电阻的阻值为 。 11.在相距20km的甲、乙两地之间有两条输电线,已知每1m输电线的电阻为0.01Ω。现输电线在某处发生短路,为确定短路位置,检修员利用电压表、电流表和电源接成如图所示电路进行检测,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2V时,电流表示数为20mA。则短路处距甲地一条输电线的电阻为 Ω,短路位置距甲地的距离为 m。 12.在图所示电路中,a、b是两个电表,其中一个是电流表,另一个是电压表,R1、R2是两个并联的定值电阻,其中R1=60Ω。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4A,电压表的示数为6V,此时通过电阻R2的电流是电流表示数的 倍。 13.德国物理学家 最先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一段导体中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为了纪念他做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