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 / 人教版(2024) / 八年级上册(2024) / 第二单元 可游可居——中国园林艺术 / 第1课 因地制宜 / 编号:24200349

第二单元-第1课-《因地制宜》课件(共28张PPT内嵌视频)-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26 科目:初中美术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借景,园林,地形,颐和园,昆明湖,利用
预览图 9
初中美术 初中美术
(课件网) 新人教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1课 因 地 制 宜 本课情境 每年冬至时分,北京顾和园内的十七孔桥会迎来“金光穿洞”的最关时刻,在落日余晖的照射下,桥洞内金光灿烂。这种美景是源于设计师巧用园林设计的“势借景”。 你知道什么是“依势借景”吗 古人在设计园林时,是如何灵活地“借景”,取得各种巧妙效果的呢 壹 走进经典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无论是私家园林还是皇家园林,遵循的第一个法则是“因地制宜”,即在不改变自然原貌的情况下,依据地形和环境建造园林。 北京颐和园就是因地制宜的一个典型例子,颐和园占地广阔,园内的万寿山颇具规模。万寿山南临辽阔的昆明湖,西以西山为屏障,设计师借助这种自然地形筑高台、建楼阁。 颐和园平面图 万寿山 昆明湖 乾隆时期疏浚湖泊、堆土筑山,形成“北山南水”格局。湖面仿杭州西湖,山势则象征长寿,体现“一池三山”的传统仙境理念。 北京市地图 贰 感知发现 和同学分享你游览过的园林或公园是如何依据地形和环境建造的。 任务一 地形利用 拙政园原址为唐代陆龟蒙的宅地,地势低洼、水网密布。设计者利用这一特点,以水景为核心,挖池堆山,形成“以水为脉、以山为骨”的布局。 借景手法 园北借景苏州古城墙外的报恩寺塔,通过视线引导,将塔影纳入园中,形成“远塔近水”的层次感,拓展了空间视觉。 案例1:拙政园 因地制宜 个园以竹石取胜,因主人爱竹而得名。园内利用扬州平坦地形,通过假山模拟自然山景,用不同石材(笋石、湖石、黄石、宣石)象征四季变化。 微地形处理 南部住宅区密集,北部花园开阔,通过高低错落的建筑和假山分割空间,弥补平地缺乏起伏的局限。 个园 废弃矿坑改造 利用原有采石场矿坑,将陡峭崖壁转化为“矿坑花园”,崖壁种植耐旱植物,底部蓄水成湖,架设空中步道,工业遗迹与自然结合的独特景观。 本土植物区 依据上海湿地环境,专设水生植物园,展示芦苇、菖蒲等乡土物种,体现生态适应性。 上海辰山植物园 坐落在高大的方形白色底座上,顺势依山而建,是全园的焦点和主体建筑。 佛香阁 宝云阁位于佛香阁之西,外观似一座四方亭子,因全部用铜铸成,故又称“金殿”。 宝云阁 清华轩是紧邻排云门西侧的二进四合院,背靠万寿山,面临昆明湖。 清华轩 排云殿是佛香阁前方的一组殿堂建筑群,同时也是这组建筑群的主体建筑。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西望群山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 昆明湖 排云殿 颐和园万寿山手绘图 参考本页手绘图,画出你喜欢的园林手绘画,说一说它们是如何体现“因地制宜”的设计思想的。 任务二 景观速写 1 2 3 4 打基础型 轮廓大型绘制 深入表现 细节调整 绘画步骤 借景是什么 借景是中国园林造景的重要手法,指通过一定手段将不属于本园中的景致借用而成本园景致的一部分。借景的方式主要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和应时令而借。 通过借景柳桥与远处山上的古塔遥相呼应 颐和园柳桥 辽代古塔 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提到:“因借无由,触情俱是。”借景并无既定程式,凡能触景生情的景观都可借取。 借景 知识链接 远借是较远距离的借景。 邻借是近距离的借景,它是相对远借而言的。 知识链接 仰借是借用高处的景致。 俯借与仰借相对,是借用低处的景致,也就是借用处于视平线以下的景物的手法。 知识链接 应时令而借是指根据时令的变化而借不同的景色,利用一年四季、一日之时大自然的变化和景物配合组景。 叁 艺术实践 作业要求 ●表达: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你身边的借景实例,与全班同学分享,并说一说其采用了哪种借景方式。 玉津桥秋色 清代 云南大理 ●实践:选择感兴趣的美术方式来表现喜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