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 / 人教版(2019) / 必修 美术鉴赏 / 第二单元 中国美术鉴赏 / 第4课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 人物画 / 编号:24212774

第4课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人物画(第1课时:写生花鸟) 课件(34页PPT) 教学设计、高清作品图、课堂框架、拓展学习-高中美术人教版

日期:2025-11-11 科目:高中美术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花鸟画,花鸟,画的,教学,中国,寄情
预览图 0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第1课时:写生花鸟)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花鸟画是中国绘画的重要门类,以动植物为描绘对象,写生为根基,旨在缘物寄情、托物言志。本课围绕“写生花鸟”,从传统品鉴视角出发,建立花鸟画的基本概念与专业术语表达,训练学生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鉴赏路径。学情方面,高一、高二学生虽对国画有初步认知,但印象多停留在山水,花鸟画相关经验和判断标准相对薄弱;因此需借助典型案例与观察式学习,丰富审美图式。教学定位上,本课既帮助学生理解花鸟画的创作旨趣与写生方法,也为下一课“传神人物”奠定概念与方法基础。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花鸟画写实与写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理解认识花鸟画的三点要义:宋人重写生以求生机意趣、花鸟画承载缘物寄情、元以来强调笔墨与精神。 过程与方法:以《写生珍禽图》情景导入开篇,以问题驱动串联认识花鸟画的寄寓与表现手法,通过个例分析,对花鸟画深入解读鉴赏,让学生深刻认识花鸟画。全过程嵌入鉴赏四步法“描述、分析、解释、评价”,要求学生用专业术语进行表达与互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花鸟画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审美取向,形成以物抒情的表达自觉。建立对中国笔墨精神的文化认同与开放视野,为下节“传神人物”的技法与情感表现奠定心理与审美准备。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写实与写意的关系,认识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寄寓与技法。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缘物寄情、托物言志及所蕴含的人文情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回顾 回顾上节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内容重点“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山水有着特殊的情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家一方面需要饱游饫看积累素材,另一方面要提炼概括神领意造。“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情与景的统一。 根据教师引导,回顾上节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内容重点。 通过简要回顾,形成稳定的知识点,并为本节课讲授花鸟画奠定基础。 课堂导入 问题导入: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能否以写实的程度作为衡量艺术水平的标准?相关内容讲授:中国画三大画科、花鸟画六科、花中四君子引出课题:写生花鸟 根据教师引导思考并回答:“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能否以写实的程度作为衡量艺术水平的标准?”并认识花鸟画相关知识内容。 以问题切入,激活学生对花鸟画的兴趣。 课堂新授 花鸟画概念介绍通过两宋时期花鸟画写实技巧高超,引出黄筌的《写生珍禽图》情景导入:黄筌《写生珍禽图》《写生珍禽图》鸟虫图鉴《写生珍禽图》细节解读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黄筌(及其儿子)、徐熙花鸟画讲授一:宋人花鸟画注重写生,古人的写生与“写实”的含义不同,要求表现花鸟的生机意趣。通过代表性作品展示不同花鸟画表现不同的性情气质。花鸟画讲授二:花鸟画成为中国人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重要艺术载体。通过文人画家青睐的梅兰竹菊介绍花鸟画成为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载体。花鸟画讲授三:元代以来,画家越来越侧重对笔墨和精神的强调。通过倪瓒画竹、齐白石画虾阐释元代以来画家侧重笔墨与精神。探究与发现:问题情景一:朱耷《荷石水鸟图轴》、徐渭《墨葡萄图》、王冕《墨梅图》以下三幅中国画作品各有何寄寓?表现手法有何不同?三幅作品寄寓与表现手法解读问题情景二:朱耷,为何笔下尽显荒凉孤寂?徐渭,这颗“笔底明珠”又因何终生怀才不遇?王冕,为何借一枝墨梅洒脱世外、不问功名?三位作者介绍:朱耷:朱耷简介与生平介绍朱耷———八大山人朱耷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