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 / 教科版(2024) / 二年级上册(2024) / 第二单元 地球家园 / 4.不同的天气 / 编号:24246388

《不同的天气》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31 科目:小学科学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天气,天气现象,学生,影响,不同,地球
预览图 3
小学科学 小学科学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二上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不同的天气》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 气象播报员·解码天气密码 二、课程标准依据 本课主要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1.核心概念:10. 地球系统 2.学习内容:10.1 天气和气候 3.学段目标:1~2年级学生能描述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能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材分析 《不同的天气》是本单元中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家园动态变化的重要一课。教材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并区分几种常见的天气现象(晴、阴、雨、雪、风等),探究不同天气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本课是培养学生观察自然、联系生活、关注环境的重要载体,也为后续学习气候概念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并能区分晴、阴、雨、雪、风等常见的天气现象;了解不同的天气会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产生不同影响。 2.科学思维:能根据图片、视频或现实情境,观察、比较并描述不同天气的特点;能就“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进行简单的分析与交流。 3.探究实践:能通过观察、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探究不同天气带来的变化;能模仿气象播报员,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天气。 4.态度责任:感受天气变化的奇妙,激发持续观察天气的兴趣;初步意识到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会根据天气安排生活。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并能描述其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的天气会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种天气的图片、音视频资料,如阳光、乌云、下雨、下雪、刮风的场景;一段简单的《天气预报》片头曲);天气符号卡片(晴、阴、雨、雪、风);“天气大转盘”教具。 2.学生准备:《小小气象员学习任务单》(每人一份)、彩笔。 3.环境布置:教室可稍作布置,营造“气象播报中心”的氛围。 七、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揭示任务 教师活动: “各位优秀的‘地球家园小侦探’!我们已经成功解锁了大地、空气的奥秘,获得了三枚闪亮的勋章!(展示勋章)今天,我们将迎来一项充满挑战的新任务———解码‘天气密码’!地球家园的表情可是非常丰富的,有时微笑(晴天),有时哭泣(下雨),有时还会发脾气(刮风下雪)。想不想成为能读懂地球家园心情的‘气象播报员’?准备好接受培训了吗?” 学生活动: 被“地球家园的表情”和“气象播报员”的新角色所吸引,充满期待。 设计意图:延续单元大情境,用生动拟人的语言导入,将抽象的天气现象转化为具体的“地球表情”,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二) 探究活动一:认识天气现象 教师活动: 播放课件:依次出示晴、阴、雨、雪、风等天气的高清图片和短视频,辅以声音(如雨声、风声)。 引导性提问 : “看,这是地球家园的哪一种‘表情’?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晴天———太阳、蓝天;雨天———雨点、乌云…)” “闭上眼睛听一听,这又是哪种天气在和我们打招呼?” (出示天气符号卡片,将抽象的符号与具体的天气现象建立联系。) 游戏:天气猜猜看:请一位学生上台抽取天气卡片,用动作或模仿声音表演,让其他同学猜。 学生活动: 1.观看多媒体资料,调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天气。 2.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描述天气特征。 3.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 4.参与游戏,在欢乐中巩固对天气现象的认知。 设计意图:通过多模态的感官刺激,让学生全方位感知天气。游戏环节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体现“做中学”的理念,实现寓教于乐。 (三) 探究活动二:天气影响探究室 教师活动: 创设讨论情境: “各位实习播报员,只知道天气本身可不够,我们还要知道不同的天气会给我们家园里的居民带来哪些影响。现在我们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