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 浙教版(2024) / 八年级上册(2024) / 第3章 电路探秘 / 第2节 物质的导电性 / 编号:24260273

【同步解读】3.2物质的导电性 -2025-2026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学案 含解析)

日期:2025-11-05 科目:初中科学 类型:学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
预览图 0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上科学第三章 电路探秘 3.2物质的导电性 认识物质的导电性,并能根据导电性将物质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常见的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是导体,而橡胶、玻璃、塑料等是绝缘体。 理解导体导电和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微观本质在于内部是否存在大量自由电荷。 了解导体的电阻概念及其与导电性的关系。 知道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化为导体,树立安全用电意识。初步了解半导体的特性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知识点一 物质的导电能力 1、导体、绝缘体的含义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导体。常见的导体有各种金属、石墨(碳)、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材、油和干燥的空气等。 注:纯净的水是不导电的,但由于普通的水中溶有大量其他的物质,因此普通的水是能导电的。 2、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有些绝缘体在条件改变时可能会变成导体。例如,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当烧到红炽状态时可以导电,干木头在潮湿的情况下可以导电,空气在闪电作用下可以导电,纯水地维V在掺有杂质的情况下也可以导电等。导体的表面被氧化或腐蚀后,导电能力下降,甚至不导电,所以电路的关键部位必须采取防腐蚀措施。 3、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绕核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的。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 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在金属导体中存在着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子;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存在着可自由移动的电荷,称为正、负离子;在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 由此可见,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 4、半导体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叫做半导体。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是硅和锗,半导体主要应用于电子工业。 知识点二 电阻与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电阻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强,电阻就越大。绝缘体的电阻非常大,导电能力弱。 电阻的符号:———— 电阻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欧姆(欧),符号:Ω 1兆欧(MΩ)=103千欧(KΩ)A=106欧(Ω) 2、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设计思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时,要控制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选用不同长度的导体接入之间,观察灯的亮度以及电流表的示数。 现象分析:当接入导体甲(1米)时,灯的亮度较暗,电流表的示数较小,说明甲的电阻较大;当接入导体乙(0.5米)时,灯的亮度较亮,电流表的示数较大,说明乙的电阻较小。由此说明导体的电阻大小与长度有关。探究结论: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3、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设计思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时,要控制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选用横截面积不同的导体接入,观察灯的亮度以及电流表的示数。 现象分析:当接入较细的导体甲(0.5毫米2)时,灯的亮度较暗,电流表的示数较小,说明甲的电阻较大;当接入较粗的导体乙(1毫米2)时,灯的亮度较亮,电流表的示数较大,说明乙的电阻较小。由此说明导体的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有关。 探究结论:材料、长度相同的导体,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4、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设计思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关系时,要控制导体的横截面积和长度相同,选用不同材料的导体接入,观察灯的亮度以及电流表的示数。 现象分析:当接入甲材料(镍铬合金)制成的导体时,灯的亮度较暗,电流表的示数较小,说明甲的电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